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22年,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达到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创下新高,这也是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12月13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由襄阳广播电视台协助拍摄的《拼出来的丰收年》。
回望全年的粮食生产,不仅夏粮丰收不易,今年夏天,南方12省市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强的高温干旱,秋粮生产也遇到了“拦路虎”。
白剑锋是襄阳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2000多亩水稻。8月中旬,高温干旱最严重的时候,正是水稻扬花灌浆最关键的时期。这时候农业部门的专家来到田间技术指导,采取深灌水、灌深水、勤灌水的措施,降低田间的温度。
根据以往抗旱的经验,白剑锋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年初又新买了4台水泵,以备不时之需,今年正好派上用场。然而设备再齐全,还得要有水源才行。襄阳市委、市政府一方面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还得想方设法四处协调,科学调度水资源。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锋:“首先是蓄水,今年5月份我们就收到了气象干旱预警,发动各地将堰塘、湖泊、水库充满水;第二个是引水,迅速地向长江委争取将引丹灌区的流量加大,总共调水3亿多方,同时也从鄂北水资源工程争取水,争取到3000多万方。”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也加强与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沟通会商,细化安排抗高温干旱保丰收工作。今年8月,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支持抗旱救灾、重点支持中稻抗旱。受灾省份也加大抗旱救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全力安排资金支持提水调水、打井灌溉、改种补种、“一喷多促”等措施落实。
为了实施好“一喷多促”这个技术项目,襄阳市县两级政府筹措了3000多万元资金,组织全市200多个社会化服务团体,参与到“一喷多促”的实施当中,共喷洒776万亩次。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三大粮食作物中,稻谷产量略有下降,小麦和玉米产量都有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虽然比去年少了381.1万亩,但是由于单产提高较多,总产量还增加了93亿斤。
在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粮食生产的数据中,变化最大的是大豆的种植面积。今年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54亿亩,比去年多了2700多万亩,每亩产量也有所增长,产量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