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群众满意度工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积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畜禽养殖“异味”等问题,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探索建立畜禽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
近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并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跟进、主体参与”的组织推进机制。先后制定印发了《聊城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加快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分解任务,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积极探索将畜禽养殖粪污治理纳入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考核,全面抓好督导暗访检查各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全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清理整治
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业生态环保暨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开展畜禽养殖场户摸底排查整治,对全市29196家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具体地址、畜种、饲养量、设施配套建设及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工作台帐,做到“一场一档”,责任到人、包保到户;指导养殖专业户因地制宜配建粪污处理设施,“一户一策”、销号管理。市委农办对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调度通报,目前已通报11期,点名道姓指出存在问题,严格时限督促整改落实。2021年以来,市县共移交畜禽粪污污染线索624条,已全部责令整改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罚。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粪污收集处理设施配件率达到了100%,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三、深入基层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服务
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先后组织举办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普法、关键技术应用和政策解读培训班、全市农业生态环保暨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畜牧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畜禽养殖“异味”治理攻坚行动现场推进会等,轮训9000余人次。市、县两级工作人员不定期进场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督促规范配套建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组织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和专业户全面张贴了《畜禽养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告知书》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标识牌》。
2022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举办了线上技术培训班,组织东昌府区、阳谷县、莘县、高唐县等重点县(区)干部职工及重点养殖企业代表,赴济宁市、日照市、东营市、烟台市等先进地市考察学习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先进经验,总结提炼了技术模式,制定印发了指导意见,为我市进一步做好规模养殖空间布局,实现种养循环,整体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借鉴。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引领,围绕职责职能,持续强化机制完善、政策扶持、督导检查、线索移交,有效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为打造幸福满意聊城贡献力量。
一是持续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扶持。鼓励支持各县(市区)积极向上争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政策扶持,并向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方面倾斜。争取市、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支持养殖场户改造提升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鼓励新建、改扩建第三方集中处理中心。
二是加快畜禽养殖粪污收集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对无法实现集中收集处理的养殖户,督促指导其加快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改造提升。对粪污处理设施配建标准不高、运行不规范的养殖专业户,积极引导养殖户改造提升设施装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给予政策补贴。
三是彻底打通畜禽养殖粪肥还田利用“肠梗阻”。下一步,我市将重点考虑种养结合问题,统筹种养循环绿色发展、耕地质量提升、水肥一体化等相关种养项目,探索建立种养结合发展长效机制,以解决种养分离问题为切入点,支持粪肥还田利用设施装备建设,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10个粪肥收运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20个市级种养结合示范样板,引导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将畜禽粪污变废为宝,切实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