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农业农村厅反馈池州市2020-2021年度“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情况,经实地抽查、综合评定程序和书面考核、现场抽查、市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认定池州市考核等级为优秀。
一是高质量保障生产供给。市、县区两级出台“菜篮子”生产奖补办法,对新建3亩以上温控连栋大棚的,按照每亩2万元给予补贴;对新建20亩以上连片蔬菜钢架大棚的,按照3000元/亩给予补贴;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成功的主体,一次性奖补10万元。2021年度全市蔬菜产量29.51万吨、水产品产量14.16万吨,分别是2018-2020年三年平均产量的109.8%、10.3.5%;肉类产量9.025万吨,为2016-2020年五年平均产量的102.9%。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省级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1家。
二是高标准布局网点建设。规划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杏花村农产品批发大市场的市场交易、冷链贮藏等功能,市场年蔬菜、水果交易量达12万吨以上。全市建设蔬菜、水果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237个、46691立方米,产地低温处理率达到23.3%。市政府先后投入4000 余万元开展主城区“文明菜市”升级改造,在主城区49个社区建立266个“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其中公益性网点65个,方便市民就近购买。市财政拨付2019-2021年市场经营权回收资金308.5万元,对主城区标准化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三是高要求保障质量安全。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行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在国家和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登记并开展产品追溯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975家,同比增16.9%。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186个蔬菜样品、60个畜禽样品、36个水产品样品全部合格。对全市食用农产品进行执法检查,抽检食用农产品1612次,发现不合格样品21批次,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到位。
四是高水平调控生产流通。建立完善“菜篮子”产品调控保障机制,制定涉及“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应急保供、信息预警工作方案等12余项。依托主城区重点商超及社区便民店,建立10家农副产品平价店。实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552.75万元。做好应急贮备,落实市级冻猪肉储备企业2家,储备量300 吨,市级活猪储备企业4家,生猪活体4200头,与供应主城区蔬菜的16家蔬菜种植大户签订应急保供协议。(彭有生)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