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集区召开“村社分账”业务培训会,相关专家紧扣“村社分账”相关业务,重点就政策要求、业务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作详细讲解。全区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三资办”人员、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培训。“‘村社分账工作’已在全区42个村(社区)全面启动。所谓村社分账,就是村(社区)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分账管理……”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局长王海芳介绍。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账目不分的现象普遍存在。杜集区推进“村社分账”工作,不仅让村(社区)民委员会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机构、组织职能、组织资产、财务收支、财务核算分离开来,也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推动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有利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岳街道双楼村是我市最早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近年来,该村依托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整合土地、水面等资源,盘活闲置资产、用好项目资金,聚力发展蔬菜瓜果、水产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2021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42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08万元。“参加‘村社分账’业务培训后,我了解了相关政策,学习了‘村社分账’的具体内容及操作程序,真是受益匪浅!”双楼村党总支书记徐亲振发自肺腑的表示。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杜集区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全面核清资产、全面界定成员、全面量化股权,工作推进有条不紊,改革成效逐步显现。2018年底,42个村(社区)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清查完毕,并录入系统;全区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4074人。各村(社区)均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股权分配上设定“成员股”(不低于80%)和“集体股”(不超过20%),将经营性资产以股份的形式,全部量化到本村集体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确保农民享受改革红利,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
如今,杜集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局面,各村(社区)结合自身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因素,各展所长多渠道拓宽村级“财源”。政府也给予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2019年至2022年,该区在“三变”改革项目库中筛选40个项目,投入项目资金1800万元,以入股方式参与经营,进一步提升产业兴村能力,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在抓好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同时,我们将引导村干部改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用专业化、市场化方式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王海芳介绍,去年杜集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747.1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77.2%,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31个、100万元及以上的村10个,走在全省前列。今年1至10月份,全区各村(社区)的现金分红共计814.7万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