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巧用“烟+豆”轮作。推进“钱粮”融合的烟区综合体建设,形成“烟+豆”轮作作物种植模式,提高烤烟空隙和烟草采收后闲置烟田使用率,借助大豆根瘤菌固氮特性补充土壤氮素,调节土壤肥力,每年可促进烟农亩均增收800元。 ⑵实施粪污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按照“填平补齐”原则,补齐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有机肥处理厂,畜禽粪污转运体系,田间管网等。同时分别向家禽养殖场、生猪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场、大型养殖场推广垫料饲养、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达标综合还田利用3种模式,提高畜禽养殖粪污利用率。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 ⑶推广“稻渔”种养。大力推广新型“稻渔”种养循环技术,推进稻渔种养循环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形成数字化生产管理中控中心“一屏管全市”模式,实现养殖点溶氧、氨氮、水温、水位实时传感监测和投料、控水、控温远程智能操控。目前我市已建成10000亩稻渔种养循环基地,亩均节约用肥50kg,每季相较传统稻渔综合种养亩均增收600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