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近年来,北陈集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谋篇布局,在基础升级、产业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高效整合帮扶资金,强化帮扶资产效益发挥,围绕“五金小镇”建设规划,着重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品牌效应,不断壮大园区体量规模,实现规模和效益双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北陈集特色的帮扶与产业发展的融合之路。
谋思路抓产业,把准“绿色标尺”。近年来,北陈集镇充分发挥“党建+”优势,精心谋划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推进脱贫增收,增强“造血”机能,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在三大园区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利用扶贫资金新建标准厂房2幢,“巩固厂房+合作社+税收”的帮扶模式,安置周边劳动力300余人就业,每年能形成扶贫收益100多万元,带动9个村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
强措施抓机制,摸清“生态家底”。北陈集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尹荡村从地域特色、设施建设、投入产出、市场开发、经营管理、投资回报等进行了科学规划设计,制定的“12358”产业发展规划,即培育1个村级专业合作社,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运营主体;发展高效生态种植业和能繁母猪养殖业2个主导产业,引导和带动农户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打造帽业出口、轻纺服饰、酒店用品3个制造业板块;覆盖50%的村民小组、80%的低收入农户。通过“订单式”精准帮扶,使低收入农户、村集体,帮扶企业、合作社都有稳定持久的收益,解决脱贫再返贫的问题,实现帮扶工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明分工抓责职,资产管理制度化。“十三五”以来,北陈集镇帮扶项目资产经营性资产3065.8万元,公益性资产1035万元,确权到村资产2773.8万元,已分配经营性资产收益91.85余万元,带动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和一般农户200余人持续增收。为确保扶贫资金资产安全,镇农经服务中心每一笔帮扶资金建立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全面监控资产增减变动、运营收益等情况,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实现“村财镇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