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以国家级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建机制、抓基础、搭平台、树典型,积极探索多种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路径,有效推动宅基地资源合理利用,拓宽农民和集体增收渠道。
一是健全宅基地管理机制。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市镇两级部门职责,落实村级宅基地协管员队伍,高位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印发宅基地管理办法、使用权流转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涵盖宅基地管理、确权、流转、抵押等全流程的宅基地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抓实宅基地管理基础。明晰宅基地权属价值,明确宅基地基准地价,妥善开展“房地一体”农房登记。截至目前,昆山市共完成“房地一体”农房登记颁证1.3万余宗,更新翻建农房1.8万余宗。以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与宅基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为依托,推动宅基地数字化管理,实现该市宅基地信息“一张图”展示,宅基地申请、审批、流转等业务闭环管理。
三是搭建宅基地流转平台。完善宅基地流转程序,建立宅基地转让、互换等6类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规范程序,实现宅基地合法、有序流转。打通宅基地线上流转渠道,运用“区块链”技术完成全省首笔闲置农房使用权线上流转交易,颁发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保障流转双方权益。
四是树立宅基地盘活典型。充分发掘农村资源禀赋,结合农民实际需求,探索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个性盘活”、助力农民收入增加的“组团盘活”、提升农村集体收益的“合作盘活”、推动农文旅产业升级的“整体盘活”等一批宅基地盘活利用典型,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