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市茶城乡文德村金贵屯瑶族青年李金水今年35岁,从小失去听力的他凭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劲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种养产业,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
近日,记者在金贵屯看到李金水忙着打理果树、给牲口喂食。据李金水奶奶介绍,李金水出生时和同龄孩子一样健康乖巧。但好景不长,在两岁半时,李金水因患病,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长大后的李金水在家看过牛,跟村里人一起打零工,还随母亲到梧州工厂打工。2012年,李金水拿出打工攒下的2万多元,建起了养猪场,并买了40多头20多斤的小猪进行养殖。第一次养殖生猪,由于没有经验,生猪养了7个多月才出栏,钱没挣到反而亏本了。经过学习摸索,他懂得了要买50多斤的猪进行科学饲养,4个多月出栏才能盈利。
2015年,李金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政府及时对他给予帮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但李金水不等不靠,用养猪挣到的钱扩建了养猪场,将养殖规模扩大到90头。他还种了5亩砂糖桔,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为了减少养猪成本,他种植红薯,用作猪饲料。几年来,随着养猪技术、果树管理技术越来越好,他家的收入逐年攀升,日子也越过越好。2018年,李金水一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李金水奶奶:“李金水他自己养猪养鸡,我们脱贫了以后,会高高兴兴的,会好起来的。”
今年上半年,李金水养殖的第一批肉猪,共79头猪已经出栏,收入4万多元。目前猪舍存栏的75头小猪长势也良好。
李金水身残志坚,凭借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一番事业。说起李金水的励志人生,文德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茶城乡文德村党支部书记黄通仁:“金水的性格很好,人也勤快,看到我们都是笑眯眯的,每天在猪栏和果园忙个不停,现在他们家脱贫了,希望他日子越过越好。”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