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秋分,我们迎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秋收秋种工作即将全面展开,走在大观区乡村小道上,到处可见稻浪随风起伏,玉米长势喜人,田野上铺展着丰收的图景。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四川考察粮食生产时指出:“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极端天气频发等背景下,我国夏粮实现增产,秋粮克服多重挑战,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国之大者”“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事”……这些关于粮食安全的深刻论述发人深省。
仓廪实,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是对待粮食应有的态度。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八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越是连获丰收,越要高度重视“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越是产量走高,越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要清醒看到,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应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我国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目前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比如,我国耕地资源少,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退化加剧。再比如,全国人大常委会一项专题调研显示,全国因储粮设施简陋、标准化规范化运输程度不高、过度加工等,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因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方式、缺乏节俭意识等,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就达340亿斤以上,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12%……面对风险挑战,新发展阶段保障粮食安全,只有一手抓粮食生产,切实减少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储存等各环节的损失;一手抓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才能真正有底气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发力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要坚持各项惠粮政策综合发力、配套推进,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为种粮农户降成本、抗风险。二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户提供科技支持;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为种粮农户提供装备支持。三是构筑农业补贴、信贷政策、保险政策“三位一体”的联动支持体系,为种粮农户构建收入保障网。
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要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难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使我国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必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自8月4日以来,大观区持续35℃以上高温晴热天气,高温对水稻、瓜蒌、玉米产生高温热害,辖区累计因旱受灾面积达2.11万亩,其中:水稻面积约为1.68万亩、玉米0.1万亩、大豆0.16万亩,瓜果类0.17万亩。截止目前,辖区已经完成500亩再生稻、1020亩大豆收割,油菜育苗可供4900亩移栽种植。
自旱情发生以来,大观区区乡两级均及时成立了抗旱工作小组,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深入抗旱一线,了解旱情,分类进行科学指导,并根据农作物受灾程度、生育进程和旱情发展趋势,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同时通过积极筹备和组织抗旱设备支援抗旱一线、定期检修抽水灌溉等农业机械,科学指导旱区农民开展抗旱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成立“抗旱保苗”临时党组织10个,组建党员抗旱服务队14支,划分党员网格责任区33个,设置党员先锋岗27个,推动800余名在职党员深入驻点联系村开展抗旱工作。先后投入劳力0.4万次,开启泵站82处、出动抗旱服务队380人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0.35万台套,抗旱浇灌面积5.79万亩。通过党建引领,群策群力,旱情有效得到缓解,粮食丰收在望。
当前,做为基层农业工作人员,我们要认真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及省委“两强一增”行动,扎实做好“三秋”各项工作。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守牢口粮安全底线,把粮食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认真履行农技推广职责,毫不放松抓好8.6万亩农作物秋收及8.96万亩秋种任务落实到位。二要抓点示范,强化示范引领。结合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项目,加强粮食生产主推技术示范片建设,以点带面促推广。做好技术措施推广示范“加减法”:加法是推广良种种植、农田高效节水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法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减少废旧农膜农业面源污染。通过示范片的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作等增产措施落实到田。三要开展专项检查,保障用种安全。结合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对全区种子市场开展了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重点查处违规调运、逃避检疫、骗取或伪造变造检疫证明和检疫标志等违法行为,全力保障广大农户用上“放心种”。 四要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粮食产能。结合深入开展“一改两为五做到”活动,进一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盯“三秋”生产关键时间节点,落实农技人员“1+6”包保机制,充分利用好“田间课堂”、农技推广app等形式,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制定印发《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落实科学种植技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全面完成油菜3万亩、小麦3.5万亩、绿肥0.25万亩及蔬菜2.21万亩秋种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陈昌华)
原文链接:https://nync.anqing.gov.cn/xxfb/xxlb/2002339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