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观区坚持以一、二、三产融合为带动,实施“四大行动”,着力增加农民收入,让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经营性收入巩固农民增收基础,财产性收入逐步释放农民增收潜力,转移性收入托起农民增收基础保障,有效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落实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累计职业培训845人次,实现本地务工就业509人。开展农业主体带动就业行动,农业园区及经营主体吸纳就业人员320余人。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有本地就业意愿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在村庄环境整治、禁捕退捕、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落实中,创新设置公益性岗位,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开发巡护员公益性岗位20个。
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推广 “大托管 、股份合作”等模式,通过培育和引进农业经营主体,充分释放土地红利,全区农业经营主体数量266个,土地流转率达85%,300亩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55%,土地流转收入年超2000万元。建成了1个省级农民工创业园,2个市级农民工创业园,十里铺乡4700户农户股金分红超过500万元,五里村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村民每股分红1500多元,茅岭村成立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合作社,建设绿色环保建材基地,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50万元以上。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5%。全面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全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30户。常态化开展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三变”改革的村100%,新增集体经济强村1个,总数8个,占比达47%,预计今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1200万元。截止目前,已有8个村承接公益性项目,占比47.05%,高于全省13.15个百分点。
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推进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新增家庭农场10个,累计家庭农场达20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70个以上。新增农业生产服务主体5个,总数达15个。二季度全区农林牧副渔产值5亿元,同比增长5.02%。三季度预计产值增幅在5.5%以上。
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45人次。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基本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制度完备、高效顺畅的社会救助新格局。1-9月份,资助44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参保人数1138人,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09人,实施临时救助200人次,累计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各类政策补贴资金1500余万元。(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核人:陈昌华)
原文链接:https://nync.anqing.gov.cn/xxfb/xxlb/20023848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