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智慧农机、前沿的技术模式、百变而又合理的田间管理……以往农民只从农业展会、论坛中略知一二的词儿,如今在自家土地上展开了示范。浓缩了新品种、多模式的集成示范新技术,使一块块科技示范田正在为我市现代农业赋能。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作为全国主要粮食产区,我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上肩负重任,在此基础上,也要在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方面争当排头兵。而在这大跨步的前进中,离不开的就是安全稳定种植品种引领和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市各地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瞄准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弱项发力攻关,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培育重要农产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适用农机具和现代农业投入品,提高现代化设施种养水平,创新推广现代耕作技术模式。
围绕“六城联动”,建立现代农业城,我市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集聚省市农业科技资源力量,落实好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研发方案,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万亿级农产品加工及食品产业“双千一万”工程实施,使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写在农民的田间地头。我们看到,一项项科技新知正在依托农民合作社组织、种养殖大户等,与科研人员“零距离”进行对接,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让每一个普通农民都能读懂、跟上不断进步的现代农业。未来,一批批农业项目、一块块示范田地的落地、生根,将催生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农人,他们向科技要产量、产能、品质、效率,努力实现土地增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全力打好“黑土粮仓”这场科技会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