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丰收节荆楚农人 稳步迈向“十连丰”

丰收节荆楚农人 稳步迈向“十连丰”

发布时间:2022-09-27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咸宁主会场,一位市民与刚收获的巨型稻比身高。最近十年,湖北连续9年粮食总产量达500亿斤以上,今年正朝着“十连丰”的目标稳步迈进。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魏铼通讯员黄茂盛丁翠摄

  

  昨日,武汉云上丰收节现场通讯员供图

  

  秋分时节藕农喜获丰收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肖颢

  

  虾农正在捕捞小龙虾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李辉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曹磊通讯员张劲谢毅

  

  又是一年秋分日,一年中感觉最舒爽、最充满干劲的时节,也是最令人喜悦的丰收的时节。

  稻浪金黄迎风招展,莲藕“破”泥清香四溢,河蟹青青鲜美饱满……

  9月23日,农历秋分节气,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广袤的荆楚大地上,秋日的诗画隽永绵延,丰收的图景斑斓万千。这片丰收,是村容村貌生活环境不断焕新的丰收,是新老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丰收,更是庄稼作物农业产业不断发展的丰收。

  最近十年,湖北连续9年粮食总产达500亿斤以上,喜获“九连丰”,稻花香里载满农人的喜悦。

  稻米香、畜牧稳、水产强……面向未来,湖北农人一如既往齐心协力,克难攻坚,以创新精神不断开拓,朝着“十连丰”的目标稳步迈进,信心满满。

  1

  粮食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湖北省的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到3500万亩左右,占全国水稻面积的7.6%;稻米产量约19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8%。在单产水平和优质品种种植率方面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粮食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如今的终端消费市场里,稻米卖得好不好的关键,很大一部分在于加工产品是否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为了让农民丰收的粮食卖出好价钱,我省不断加大延链、补链、强链力度,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湖北省粮油集团的5万吨稻米油精炼生产线和脂肪酸分提生产线上,科技研发人员通过自研技术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阿魏酸,用于原料药生产以及制成制剂,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利用。

  在国宝桥米新产业园里,米汁、米线、方便米饭、米饭伴侣等大米深加工产品“无奇不有”,将以创新加工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该公司的百亿产业战略规划,未来将投入3000万元用于桥米食品深加工开发。

  来自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水稻总产量376.7亿斤,粮食总产达552.9亿斤,连续第9年超过500亿斤;全省1138家大米加工企业加工产值574.24亿元、销售收入568.01亿元,实现利润42.39亿元,同比增长136.8%;纳入清单管理的10家重点龙头企业和10家成长型企业年加工总产值147.4亿元,同比增长23.3%。

  2

  畜禽产业园年产值400亿元

  猪粮安天下。近几年来,我省畜牧业克服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猪周期异常波动等不利影响,实现了生猪生产的快速恢复。畜产品供应总量充足,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提速。

  据了解,去年以来,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心先后谋划了30个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建设武汉、襄阳、宜昌、十堰等地畜禽加工产业园区,其中生猪项目11个、家禽项目19个,随即着手积极推动。截至目前,已有14个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其中生猪加工项目6个,禽蛋(肉)加工项目8个,合计总投资50.28亿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400亿元。

  与民生最为息息相关的畜牧产业里,全省现有规模场3.2万家,其中生猪规模场1.44万家,2021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60.3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面对终端市场对猪肉产品的种类、数量等各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湖北省的生猪加工水平也在持续提升。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省新增的生猪精深加工企业达到33家,精深加工产值135.72亿元,增长93.89%,精深加工率由2%大幅增加到13.94%,在未来将更加有力地满足消费市场对猪肉加工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在禽蛋产业链方面,全省蛋鸡和肉鸡养殖规模化率分别达到83.61%、77.58%,同时新增了5家国家级、2家省级龙头企业,禽蛋加工产值达到210.8亿元,增长15%。大型规模养殖和家庭式规模养殖模式均走在全国前列。

  3

  农业丰收六成功劳归功科技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面貌不断焕新的丰收画卷背后,是湖北农业科技力量的强力支撑。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农业发展,种业先行。种子是湖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枢与“芯片”。近年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持续开展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创新研发出“鄂中5号”“虾稻1号”等一系列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鄂产良种。

  5G时代,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的功用越来越明显。在创新企业打造的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成功融合了遥感图像、气象预报等功能,可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态、预测发生病虫害的可能性等等。

  在这样的数字科技赋能之下,农民只需要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安装相关APP,就能随时了解自家农场的环境、土壤的温度、湿度,随时跟进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按照当下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最及时的处理。在水产养殖的应用上,农户同样可以通过手机操作,实现对鱼塘的自动远程投料、控制增氧机工作等。

  此外,极目新闻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通过企业研发的智慧农业平台系统,农户可以实时掌握自家产品的销路、销量,以及市场情况,从而在种植、加工上更有目的性。

  ■数据链接

  2022年,湖北农牧鱼蔬菜生产

  2021年

  ●夏粮增产在13个粮食主产省排名第二;油菜籽产量274.2万吨,增产22.42万吨、增长8.9%,排名全国第一

  ●出栏生猪4115万头,同比增加56.4%

  ●淡水鱼产量达到483.2万吨,连续26年居全国第一

  ●蔬菜播种面积1975.3万亩、产量4299.6万吨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2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236家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6%

  ●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稳定在95%以上

  ●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980万亩以上,占全省588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的67.7%

  湖北省粮食总产552.9亿斤,连续9年超过500亿斤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209/t20220926_20476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