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家庭收入增三倍!武汉农民这样实现经济“丰收”

家庭收入增三倍!武汉农民这样实现经济“丰收”

发布时间:2022-09-27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生活变得更美好。其中的关键在于实现农民增收。“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农民增收,最终的成效也体现在农民增收上。

  站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谷堆”之上,我们眺望武汉都市田园与美丽乡村里的农民生活,看到的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喜悦景象。

  

  坐落于黄陂杜堂村的木兰花乡被称为“乡村版迪士尼乐园”

  这份喜悦映照在农民家庭收入不断增长的笑脸上,体现在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物质条件里。

  农民丰收,重在家庭收入的步步高升。今天,《三农新视野》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报道第二期,我们走进武汉市黄陂区木兰花乡,看看武汉农民怎样实现家庭经济“丰收”。

  刚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里,因为木兰花乡景区的升级建设,段先梅难得休息了一整个假期。这是多年来的头一次。

  段先梅年近六旬,在木兰花乡景区的木屋商业街里经营着一家黄陂三鲜餐饮店。节假日里游人如织,小店也十分忙碌。去年中秋节假期一天的营业额就可以达到万元 。“这个数字比我过去种一年田地的收入还高。”说着说着,段先梅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丰收”的喜悦。

  

  段先梅经营的黄陂三鲜小吃店就在这条木屋商业街上

  木兰花乡位于黄陂区杜堂村,经过返乡创业的本地农民葛先才的精心经营,如今不仅成为武汉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因为宜人的风景与时尚的游乐项目而名扬省内外,被称为“乡村版的迪士尼乐园”,吸引全国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面貌的积极改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喜人的福利,段先梅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以前,段先梅还在杜堂村一边耕种自家的6亩田地,一边在镇上做早点生意,偶尔还会卖点菜来挣一些补贴,一年下来的收入不到2万元。“那个时候老公在外面打工,家里一年的总收入大概就5万元左右。”

  

  木兰花乡景区里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经济增收方式

  改变一家人生活的时机出现在2018年。木兰花乡景区与杜堂村的村集体一起成立合作社,号召大家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鼓励有想法的农民参与“家门口创业”。

  因为有一手做黄陂三鲜的好手艺,家里人都支持段先梅在木兰花乡景区里做餐饮生意。“合作社不收租金,只收取10%的营收,这就让我们没有什么压力。”段先梅说。

  

  段先梅的脸上满是家庭增收的喜悦之情

  说干就干。段先梅先将自家的农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获取2000元的收入。而后经过紧张的筹备,很快将景区里的黄陂三鲜店开业。让她没想到的是,每个节假日里的店面生意都红红火火,即使在淡季的日毛利也能达到5000元左右。

  如今,段先梅的小店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一年下来的纯收入最高能超过5万元,加上20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以及老公和儿子的工资,这个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达到15、6万元,是过去的3倍多。

  木兰花乡全面实践的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与旅游服务业三产融合,让众多如段先梅一样的本地农民家庭不断增收,喜获经济丰收。

  

  杜堂村村民的旧宅被作为投资进行修缮经营,农民年底获得分红

  这样经济“丰收”的感觉,杜堂村葛银花一家人感受得更加深刻。2017年,村里动员大家将自家小楼入股合作社,每平方米的价格达到1600元,是当时市场价的2倍。同时在年底享受10%的保底分红。

  “合作社负责给房子翻新、装修、统一作为民宿来经营管理,我们只用坐等年底分红。”坐在已经修葺一新的自家楼房前的竹林休憩亭里,葛银花一边品茶一边笑意盈盈地说,她家这座三层小楼一年的分红能够达到4.3万元,而她自己目前也在景区酒店从事管理工作,一年的工资收入也有5万多元。

  

  如今的葛银花生活富足、工作稳定,还能照顾父母

  这样的收入水平,葛银花在6年前是完全不敢想的。2016年,她在武汉的一家工厂上班,一个月工资仅2000多元,一年下来还不到3万元。

  如今,从工人到白领,不仅工资翻倍,还能够在家门口上班,照顾父母。葛银花粗略算了一下,爱人一年的收入在10万上下,父母在家里打零工也有3、4万元收入,再加上自己的工资和房屋分红、田地流转租金,一家人一年下来的总收入达到20多万元,是5、6年前的3倍多。

  

  木兰花乡景区内的民宿保持着令人舒适的村容村貌

  随着武汉乡村振兴的深入践行,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收入倍增的机会。大家也抓住这样的机会,在日新月异的家乡不断实现经济“丰收”,享受着现代化的都市田园生活。

  

  武汉农民的经济“丰收”密码,就藏在日新月异的美丽乡村里

  来自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武汉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09亿,同比增长4.3%;第一产业增加值177.24亿,增长6.1%,农林牧渔增加值190.37亿,增长6.3%;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0元,增长8.4%,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209/t20220926_20476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