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观区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万亩(含皖河农场),占耕地面积的80 %以上。在项目推进中,突出“五个结合”综合施治,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观样板”。
一是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产业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和经营体系现代化,以海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打造集中连片、稳产高产、高效节水、机械化率高的粮食生产和良种繁殖基地,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顺利引进总投资超10亿元的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建成5个优质专用粮食基地,面积4.038万亩,有效实现了项目建管量质齐增。安庆永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大观区长三角绿色禽业基地永强番鸭产业园项目在海口镇已经启动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发挥民企优势特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与产业提升结合。按照“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提质增效”的建设思路,着力推动从水稻种植到粮食加工,从粮食种植到蔬菜瓜果,从传统农业生产到观光特色农业的转变,重点补齐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短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绿色农业产业园征迁工作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家、省级蔬菜标准园1家、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累计认证中华老字号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安徽名牌产品3个、安徽省著名商标5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103个,其中,绿色食品48个、无公害农产品42个、有机食品13个。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机收减损率2%以内。
三是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依托区域内规模畜禽养殖企业粪污资源,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有效降低土地化学肥料的用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全覆盖。在田间地头建设多处土壤墒情监测、智能监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等高科技装备设施,打造“智慧田园”,让农民种田更为便捷。2022年上半年,发布春播肥料配方3个,安排水稻新型肥料产品田间试验1个,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建立了水稻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片8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53%。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8.5%。争取省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项目任务0.4万吨,建成一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四是与土地规模流转需求相结合。根据有关乡镇土地规模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等实际,集中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优先建设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生产道路等设施。土地流转率达80%以上,土地流转费用亩均由原来的400元普遍提高到现在的500元以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下一步推进土地全托管及“小田变大田”、产业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了粮食增产潜力。
五是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耕地占补平衡,统筹推进农田沟渠建设与村庄水系整治,田间道路与“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生态防护林与农村道路绿化工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排水沟渠整治,乡村水环境得到美化。实施的田间道路硬质化项目,减少了高沙土地区道路扬尘,田野间沟渠交错,绿树成荫成为乡村亮丽的风景线。配套建设田、林、水、路等工程,同步建设田间智能设施,发展智慧农业。总投资10亿元的长三角三产融合智慧农业示范区一期核心启动区完工,可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蔬菜基地与林果基地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有效地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高度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单位:大观区农业农村局 撰稿人:潘兴贵 审稿人:陈昌华)
原文链接:https://nync.anqing.gov.cn/xxfb/xxlb/20023095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