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南城石鼓:“城中村”换新颜 “城中景”入画来

南城石鼓:“城中村”换新颜 “城中景”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2-09-15 作者:佚名 来源:东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63158f44e4b016f34243f4e0.jpeg

  沿着莞太路主路口进入,穿过高大的石鼓门楼,就是位于广深高速出口处的石鼓社区。置身其中,或漫步石鼓河畔,微风拂面;或信步生态公园,岁月静好;或挥汗运动场馆,活力无限……感受着繁华都市里的“诗与远方”。

  近年以来,南城街道石鼓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末端执行力,昔日杂乱的“城中村”变成“城中景”;持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居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幸福感油然而生;大刀阔斧推进“工改工”,向土地要空间要效益,朝着亿元村的目标稳步迈进。

  昔日“城中村” 如今换新颜

  在朝霞的照映下,古色古香的建筑整齐统一,崭新利落,十分赏心悦目;夜幕降临后,居民楼的外立面绚丽多彩,安装在墙上的灯带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映射出繁华都市的喧嚣。

  从残破不堪的旧街到古色古香的风情街,馀庆路的旧貌换新颜,是石鼓社区蝶变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曾经的石鼓社区河脏、楼旧、路乱,村貌差,与城市中心的繁华格格不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鼓社区党委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精细化管理,形成“以生态绿色改善生活、以水景灵气凝聚人气、以人文积淀体现岭南文化”的社区特色,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增进社区居民福祉。

  与此同时,石鼓社区党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彻底改变“城中村”杂乱的问题,馀庆路、石鼓河畔、石鼓生态公园等成为“城中景”。

  “从‘杂乱’到变美,社区大变样。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把社区变得更好,在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同时,增强其获得感。”石鼓社区党委书记李艳飞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居民体育锻炼,石鼓社区将一个室外篮球场改造为室内篮球场馆,与宏远篮球训练营合作,为社区小朋友进行免费教学。

  石鼓社区还陆续对生态公园和文化广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了文化大舞台等配套设施,为居民创造更多娱乐活动空间;为了更加彰显独特的“石”文化,社区还建成了村史馆,用于保留社区的珍贵记忆。

  未来,石鼓社区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计划通过村企合办养老院、打造儿童乐园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低价甚至是免费的服务。李艳飞透露,社区还打算筹办一所幼儿园,让居民的孩子实现免费上幼儿园。

  如今的石鼓社区,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正慢慢地照进现实。

  力推“工改工” 迈向亿元村

  石鼓社区的蜕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一方面,搬迁至楼盘小区的本地居民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不少人搬回来居住,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来到石鼓租住。

  据不完全统计,石鼓社区的常住人口每年增加500-600人。

  村变美了,人气旺了,居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李艳飞介绍,以馀庆路两边的商铺为例,在美化升级后,铺租普遍都有50%左右的增长。与此同时,石鼓社区还对村属物业和土地进行整合,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00-400万元。

  通过利用闲置地、窝棚地等场所建设停车场,将原有的750个公共停车位,增加到了1920个,并在石鼓停车场(公共场)设置大型货车位68个,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问题的同时,让停车更加规范有序。此外,通过建立停车管理办法,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社区治安案件也下降了90%,交通事故同比下降92%。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上世纪80-90年代,石鼓社区迎来高速发展,随着外资涌入,集体建设用地可谓供不应求,通过土地、厂房租赁赚取租金收入,成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初始版本”。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前的厂房建设标准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落后,不仅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土地效能也难以提升。

  如何向土地要空间要效益?李艳飞坦言,持续稳定的收入,才是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为此,社区积极探索老旧厂房改造工作。

  石鼓社区有341亩的村集体厂房,这批厂房建于上世纪末,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社区党委积极推动旧改工作。今年7月19日,由亚创集团操刀的“工改工”项目成功通过备案,项目就位于石鼓社区大龙路。

  “村集体拥有的厂房面积将比之前增加一倍,租金收入预计可以增加5倍。”李艳飞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集体收入增长2.5倍,而随着亚创“工改工”项目的落地,石鼓社区也将迈向亿元村行列,真正实现村强民富。

  对话:

  东莞日报: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同时,东莞也站上“双万”新起点,石鼓社区有什么新的期盼?

  李艳飞:社区党委将从抓好经济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三方面发力,推动石鼓社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继续盘活土地资源、资金资源的同时,全力配合好亚创“工改工”项目的落地,力争早日实现亿元村目标。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激活最末端执行力,发动社区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同时以多个城市品质综合提升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持续聚焦“一老一小”,计划村企合办养老院和打造儿童乐园,为社区居民提供低价甚至是免费的服务。

  特写:石鼓河畔景色宜人

  曾经黑臭的石鼓河变了样,漫步河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小河小涌的污染治理,是摆在不少村(社区)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石鼓,社区一方面联合各部门,全面开展沿河岸线排查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管网建设等工作,从控源到截污,将河涌整治落实到位。同时,社区对石鼓河进行扩宽,加固堤围,加强河涌防汛能力,并建设了专用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方便居民日常出行。

  为保证其实现长治久清,社区发挥河长制作用,由党委书记带头,建立日常专人巡查机制,有效维护河涌的水环境。

  在前期河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社区将石鼓河打造成一条河道滨水景观带,进行河涌景观升级,通过河道两岸人行道改造、岸边绿化、广场建设等工程,解决观赏性不佳、资源利用度不高等问题,并增加居民的活动空间。

  来源:东莞+


原文链接:http://nyncj.dg.gov.cn/zixun/zjdt/content/post_38709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