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增产稻草增量
“这片基地里长势好的田块,亩产可达900公斤。”处暑时节,在嘉鱼县官桥镇两湖村4000亩连片稻田里,拿到植株高达1.8米到2.2米的“巨型稻”测产结果,经营这片地的嘉鱼县西凉湖外洲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起平喜不自禁。
今年春天,程起平引进2000公斤“巨型稻”种子,分批使用无人机撒播。经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团队悉心指导,在今年持续高温少雨不利天气状况下,亩均产量仍达到850公斤以上。“米质也不错,达国标三级。稻草产量也增加了,其纤维素含量还比普通稻高出20-30%,脱粒后可销往造纸、建材厂。我计划明年将‘巨型稻’面积扩大到1万亩,准备在禾下养鱼、虾、鸭、鳖,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收入。”对发展“巨型稻”高效生态立体种养,程起平充满信心。
“要想突破杂交稻产量天花板,就必须增加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来增加光合作用。地下,让它深扎根多吸肥,地上,茎秆长高,叶片长多、长宽。”夏新界介绍,这种高产水稻新种质,是他们团队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历经十余年研究培育而成。
夏新界说,从22个省300多个点位试种来看,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穗最高可结实千粒以上,单季亩产量可超过800公斤,远高于常规杂交稻单季500至600公斤的产量。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