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严格按照市农业农村局部署安排,通过梳理执法事项、优化执法流程、压缩服务时限、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突出党建引领,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新引擎
以党建为引领,以“两型”机关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优化农业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落地。一是以创建为契机,统一思想认识。执法队党总支成立“两型”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落细执法服务能力与效能提升措施。通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启动会、推进会、约谈会和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全队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形成“一盘棋”、力量上拧成“一股绳”,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二是以方案为指导,明确发力方向。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七项“规定动作”,围绕“六问五查三改”及市农业农村局“三个优化、两下两上”等系列实施方案,结合执法队实际,提出了“六不准”(不准从事经营活动,不准越权执法、违反程序办案,不准下达或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准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牟利,不准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不准作风粗暴)、“三强化”(制度建设,执法培训,支撑保障)和“四推进”(明晰权责,数字赋能,规范执法,柔性执法)自选动作,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并建立台账,对标对表,有的放矢,抓好落实。三是以制度为准绳,保障工作实效。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责任落实为牵引,对照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机关考勤等5项管理制度,出台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6项执法制度,建立了档案、普法、投诉、应急等8项制度,强化优化营商环境与各项制度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互促共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向深向好。
二、细化工作措施,赋予优化营商环境新动能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一是亮牌持证上岗,接受监督。制作了统一的“桌牌”“胸牌”,坚持做好亮身份、亮职责、亮业务。主动汇报、衔接省、市司法部门,为9名执法人员特批执法证件(全市独一家),确保执法工作正常运转。当前所有执法干部全部完成专业法律培训与考试,正待参加全省统一执法资格考试并领证。二是落实首问负责,接受评价。机关工作人员落实落细首问负责各项制度,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办公区域张贴“干部作风评价二维码”,以评促改。政务大厅两名工作人员扎实接受政务服务“好差评”监督评价,好评率100%。三是梳理事项清单,明晰权责。全面梳理全市农业农村领域行政执法事项,梳理出行政执法事项403项,编制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清单(2022年版)》;制作了《农业执法检查工作手册》,明确10大类检查对象和30项检查内容,进一步明晰了执法事项和检查内容、规范了履职要求和行为准则。四是优化执法流程,压缩时限。成立案件内部审查小组,制作“行政处罚流程图”,优化了案件内部审查流程,建立全市执法相对人名录,录入“双随机、一公开”平台1351家,确保制度完善、事项清晰、流程优化、监管精准。五是强化部门协作,厘清权限。4月24日召开市区联席会议,明确了西峰辖区专业执法与行业监管职责权限,形成了权责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8月3日同市检察院举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 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座谈,充分沟通了案件办理、非诉执行、行政检察等方面的事项内容,建立了“信息共享”“检打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配合紧密、监督有效的工作合力。六是开展培训学习,提升服务。制定了2022年度培训规划,开展《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十项培训学习内容,学习情况专人调阅、跟进督导。组织执法人员学习达到60学时,全部通过专业法律知识考试和公共法律线上考试。举办科室、大队“一把手”“尖兵能手”执法大讲堂活动6期,围绕农业综合执法实战,讲重点、讲经验,全员辨析、互学共进,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三、提升服务效能,开创优化营商环境新局面
把规范生产秩序、保护农民群众利益作为农业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细化措施,提升服务。一是严格开展执法办案,维护群众权益。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畜牧业执法检查、服务“两个要害”、农业农村领域“双打”等执法检查,执法成效初步显现。全市上半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53人次,调解矛盾纠纷12起,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584家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98件,立案59件,目前结案57件,罚没款11.6万元,有力打击了假冒伪劣生产经营行为,维护了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全面落实“三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了《执法全过程记录》等3项实施办法,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落实“双公示制”,已办结的57件行政处罚案件全部在“互联网+监管”与“信用甘肃”平台进行公示,执法检查数据在“全国农业执法信息平台”公开。成立行政处罚案件内部审查小组,严格落实执法案件内部审核制度,建立了行政处罚案件交叉审查机制。开展了2021—2022年上半年执法案卷评查,选送的2件案卷被省厅评为优秀案卷。三是积极推行“柔性执法”,优化营商环境。注重探索和拓展柔性执法的新途径、新方法,整理出“不予处罚”事项32项和“从轻或减轻处罚”6类情形。上半年全市作出行政指导、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各类柔性执法278件,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274份,靠实了工作责任。对市场检查发现的42条问题线索,在法定权限范围内给予相对人容错纠错空间,凸显法律“力度”和执法“温度”的高度融合。办理“两轻一免”柔性执法案件13件,得到了相对人的充分理解和信赖,持续优化农业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