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行“河湖长制”行业部门职责,聚焦农业农村领域致污重点,统筹谋划部署,强化工作举措,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履行河湖长制工作责任全面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行河湖长制的部署,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先后4次召开中心组会议、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省市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行河湖长制的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河湖长制工作,讨论制定了《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庆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加大督促指导,确保工作落实。建立了农业农村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养殖、种植、土壤、果业、农机5个污染防治工作组,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庆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任务清单》,将涉及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任务,逐一分解到科室单位和8个县(区),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市、县农业农村系统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坚持督导检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上半年共排查整改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问题43个、2022年省级环保督察反馈信访问题28个。
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广堆肥发酵、液体粪污发酵处理等技术模式,以“点”带“面”推动粪肥高效低本还田利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网上调度、季度抽查、明察暗访的常态化督导机制,督促指导现有规模养殖场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严格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措施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要求。组织实施宁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西峰、宁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和环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利用体系建设项目。全市河流岸线现有养殖场(合作社)416家,截至目前共产生畜禽粪污529.02万吨,资源化利用量425.06万吨,畜禽粪污利用率80.35%。
三、农业生产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充分发挥环县瑞利、兴环、合水振海等3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河湖岸线设立回收网点187个,占全市回收网点总数的46.6%。依托2022年甘肃省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积极落实“以旧换新”、优惠收购废旧农膜等扶持奖补政策,加强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回收废旧农膜2.14万吨,回收率67.22%。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过腹还田、沤化还田和高茬收割技术,指导中盛等畜禽养殖企业重点收贮河湖岸线作物秸秆,推进镇原县、环县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促进秸秆利用产业提质增效,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达到86%。大力推广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等肥料化技术,扶持种植农户采取饲料化、肥料化利用方式进行综合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处理利用尾菜3.3万吨,处理利用率为45.64%。河湖岸线规模种植区域尾菜利用率达到40%以上,有效减少了废旧农膜和尾菜对河湖水域岸线耕地和环境的污染。
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推进。结合全市实际,制定印发了《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庆阳市2022年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精(精准施肥)、调(调整施肥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路径,在河湖岸线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在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和苹果、瓜菜等特色农产品集中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落实“控(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替(生物农药、矿物农药、植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精(精准施药)、统(统防统治)”技术措施,大力推广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基本实现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截止目前,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40.99万亩,占计划任务735万亩的73.6%,示范推广新型肥料试验39.4万亩,完成小麦统防统治143.3万亩,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积极实施农业节水行动,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建成西峰区瓜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700亩、宁县果园水肥一体化核心示范区730亩。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