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惠阳区:撂荒地成丰收田 农民增收笑开颜

惠阳区:撂荒地成丰收田 农民增收笑开颜

发布时间:2022-08-11 作者:佚名 来源: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农户种粮。

  

  

  双田村复耕撂荒耕地上,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来回穿梭。

  

  “开割咯!”夏收时节,秋长街道双田村开启了农忙模式,收割机在金色稻浪中来回穿梭,眨眼间就“吞没”了一大片稻穗,吐出满车稻谷。去年以前,这片“丰收田”还只是块杂草丛生的撂荒耕地。

  日前,记者从惠阳区农业部门获悉,今年惠阳区多措并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有效调动了惠阳农民种粮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信心与积极性。今年内,全区将重点推进15亩以上连片可复耕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并力争用两年时间,建立解决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基本消除区内可复耕撂荒耕地。

  

  ●多方合力

  免费向种植户发放水稻良种5000多公斤

  “这一片田地原本撂荒多年,复耕后现在水稻长势多好!”望着金灿灿的稻谷颗粒归仓,当地种粮大户卢育灵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感慨政府的好政策。他说,以前这些撂荒耕地不仅种地基础设施差,而且地块小、位置分散、石头还多,种粮难度高。

  “我们积极统筹各级资金200多万元,投入到田间基础设施改造中,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意愿。”秋长街道办副主任林东距说,造成当地耕地撂荒的原因,既受生产条件制约、种植效益低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等主观原因。对此,街道加大复耕复种宣传力度,想方设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卢育灵等村民的后顾之忧。

  2021年7月,惠阳区率先在全市出台地方性水稻补贴政策,卢育灵根据奖补标准在当年获得了晚稻种植地方财政补贴2万元。他每季种植的水稻种子都由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无偿提供,并进行技术服务,坚定了种植信心。今年,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给辖区双季稻种植户免费发放有机肥料,卢育灵又再次享受到政府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红利。

  有了好政策,卢育灵种起粮来也是干劲十足,每天起早贪黑,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按照农技人员的指导在水稻苗期、壮秆期、分蘖期、浆果期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今年他的水稻亩产量达到平均水平。

  今年,惠阳区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区晚造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稻种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免费向全区种植户发放水稻良种5000多公斤,较去年增加2000公斤,保障今年下半年粮食稳产高产。

  

  ●扶持政策

  对撂荒图斑复耕种植水稻补贴400元/亩/造

  按照轻重缓急原则,今年,惠阳区将重点推进15亩以上连片可复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023年逐步完成15亩以下可复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建立解决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基本复耕惠阳区的可复耕撂荒耕地。

  近年来,惠阳区有针对性地制订撂荒耕地恢复耕种计划措施,实施“一地一册”,挂图作战,切实建立起分片巡查、包干负责、网格化管理的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巡查管理机制,确保撂荒面积只减不增。

  为充分调动惠阳农民种粮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信心与积极性,今年惠阳区延续去年的扶农惠粮政策,继续对水稻种植进行补贴,对所有种植水稻的农户、经营主体、代耕户等直接补贴200元/亩/造;对种植水稻10亩以上的种植户,补贴200元/亩/造;对撂荒图斑复耕种植水稻的,补贴400元/亩/造。

  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能手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撂荒耕地进行合理流转,盘活撂荒耕地资源,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有效解决撂荒耕地“谁来耕”问题。如秋长街道官山村湖秋忽村民小组与企业合作,引入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共建示范基地,在约150亩撂荒20年的农田里种上了水稻;沙田镇探索“农业合作社+村民”,打造千亩农业公园,提升农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有奖亦有惩。惠阳对长年撂荒的耕地在登记时进行核减,不予补贴,直至复耕复种为止。对撂荒1年以上、2年以上和动员仍不耕种等三种情形依法依规采取行政制约措施。落实“三书一函”(一份责任书、一份告知书、一份承诺书和一份提醒函),将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责任层层压实。

  

  ●强化服务

  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模式

  “今年受气候多变影响,病虫害多,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多不可控因素,我们会加大农业服务工作力度,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气候多变,降雨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为保障全区下半年粮食生产安全,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古幸福表示,该中心会继续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指导农民施好肥、用好水。同时,大力扶持机械化作业、育供秧苗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模式,积极发展社会化生产服务,开展生产机械化服务和全程代管服务,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为让“唤醒”后的撂荒耕地不再丢荒,惠阳各地积极拓展思路,推动尝试农户委托代耕、集体代耕、农业生产托管等模式恢复生产,合理确定承包农户、村集体、业主的利益分配方式,拓展撂荒地复耕渠道。继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现水稻、甜玉米100%承保,全面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和灾后自救能力。协调联合金融机构,加大对撂荒耕地复耕工作的金融服务支持。同时,提倡有条件的镇(街)在实行区种粮补贴基础上增加种粮补贴资金,全面调动农户和粮食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

  “要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让农民复耕撂荒地有钱赚、有盼头。”古幸福说,只有让这些宝贵的耕地资源成为“金土地”,才能使撂荒地现象一去不复返。

  文/图 记者黄尉宏 许文昌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fpzx/content/post_472603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