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在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中,采取双基“7+7”模式,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村内微循环、镇域中循环、全区大循环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实现以农促游、以游富农。
优化设施布局。坚持“无谋划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原则,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的同时,统筹做好水管、道路、网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公共基础设施体系。目前,11个镇域村庄布局规划、363个村庄规划编制、专家评审等工作已全部完成。
明确建设内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双基“7+7”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主要围绕村庄规划、县乡道通村通组道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等7项公共基础设施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农村幼儿园、农村公益性公墓等7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大批立体、生动、鲜活的美丽乡村样板。
强化投入保障。每年安排资金对农村产业发展、绿色村庄建设、村庄综合整治等进行以奖代补,撬动社会各类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如今的襄州区已成为“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康养”全域处处是景,乡村四季可游的旅游打卡胜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