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汉产超级稻远播亚非香飘“一带一路”

汉产超级稻远播亚非香飘“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22-07-29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7月26日,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武汉大学研发团队李绍清教授(右)在查看水稻出苗情况和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试验。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田野里一望无际的水稻如同绿色波浪随风起伏,几只白鹭在田间或栖息,或低空飞舞盘旋……7月27日,记者走进国英种业黄陂区三里桥研发展示基地,看着眼前的田园美景,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稻香,不禁怦然心动。

  “这里200亩基地主要用于水稻种质资源试验和新品种研发展示。6年前,由原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带领的武汉大学团队与公司建立育种联合研发模式,基地远离污染,限制使用化学投入品,倾注了朱院士大量心血。”国英种业负责人丁俊平动情地说,如今基地不仅成为国内同行参观学习的场所,而且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交流示范的重要平台。

  ■汉产超级稻推广面积逾亿亩

  40年前,以朱英国院士为领军人物的科研团队历尽艰辛,成功研发出红莲型杂交水稻新品系,其原创性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红莲型”与袁隆平院士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之一,其中只有“野败型”和“红莲型”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种植,被誉为“东方魔稻”。

  早在2009年3月,红莲型中稻新品种“珞优8号”通过中国农业部组织的超级稻验收、评审,并被确认为全国第三批示范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丁俊平介绍,红莲型杂交水稻具有米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高温、抗病、抗倒伏、需肥量少等特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亿亩以上。

  “您辛苦了!”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期间,专程视察了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并与朱英国握手问好,感谢团队作出的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科技兴农,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水稻是喜热作物,同一品种在湖北一般一年只能种一季。为了利用好每一分钟研发时间,朱院士带着团队过起了“候鸟生活”,每年都会有三、四次往返海南、湖北。“在海南的日子充满艰辛,他和助手们住在当地农民家里,不仅要在田间实验,还经常自己种菜,砍柴做饭”。由于常年工作在田间地头,朱英国被尊称为“农田院士”。

  ■每年400万元投入稻种研发

  “朱院士时时提醒团队成员牢记总书记嘱托,全身心投入水稻研发和推广事业,直至2017年8月因病去世。”丁俊平告诉记者,成立于2006年的武汉国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最初的任务就是承担“红莲型”水稻品种的创新研发、推广、生产、销售和技术咨询系列服务。其中,研发创新是最重要的一环。

  记者在黄陂区三里桥研发展示基地看到,与别处不同,这里的田埂旁边随处可见插着写有字母和数字的标签,试验田里的水稻按序分组、错落有致,每块水稻的植株高低不同、长势不一。

  “这些稻株高的是父本,矮的是母本,两个是不同的品种。”基地负责人丁进起指着稻田说,母本播种70天左右就可抽穗,但父本播种后要大约100天才可以,由于杂交选育时要求父、母本开花、抽穗要一致,因此杂交种子生产时父本提前一个月左右就要插到田里。等到父本的花粉传给母本后,母本结的种子就是试验所需的杂交稻种。

  为了防止父本以外的水稻花粉对母本产生影响,稻田边缘支起了2米多高、数百米长的白色塑料隔离膜。“水稻不是虫媒花,蜜蜂之类的昆虫飞进去是没事的。”正在基地进行研发试验的武汉大学胡骏教授展开现场科普,“隔离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避免外部的水稻花粉进来,混淆品种;二是防止里面的花粉被风带出去,以提高配制试验种子的成功率。”

  珞优8号、珞优9348、两优234……一个个优良的水稻品种都曾经在基地进行过实验和对比展示。目前,国英种业在湖北黄陂、公安和海南建有730亩的研发试验基地,试验成功的新品种通过审定,就可以进入制种生产环节。2021年,国英种业在福建、江西、湖北已建设制种生产基地近万亩,年产种子420万斤以上。

  “育种团队已经形成了以武汉大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公司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研发体系,运行良好,成果丰硕。”丁俊平介绍,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国英种业每年仅科研投入就达400万元,已审定水稻、油菜、棉花品种11个,有14个新品种正在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通道参加试验,预计三年内完成全部审定。同时,已筛选育种材料7300份,鉴定稳定品系2900个,选育后备品种80个。

  ■近万吨汉产稻种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国英种业践行“一带一路”战略,先后与菲律宾、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印尼等国家开展种子贸易、联合研发与全产业链项目的深入合作,建立了较完善的国际合作模式,至今已累计出口杂交稻种子近万吨,是湖北省种业走出去和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之一。

  2009年,“珞优8号”在越南的种子销售量突破1000吨大关,创下了越南国内单品销售量、种植范围和综合质量三项第一,被越南农业农村部授予粮食安全金奖。自此,该公司打出了知名度,“走出国门”的道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2012年,国英种业向印尼出口500吨杂交稻种,成为当年湖北省农作物单笔出口量之最。

  在柬埔寨,运用中国政府援助性优惠贷款,国英种业与该国政府合作了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项目,包括稻米良种提供及技术支持系统、稻米公共仓储烘干系统和稻米交易系统三项内容。国英种业将联合国内龙头企业于柬埔寨建设大米加工厂,将柬埔寨生产的优质大米进口回中国,形成产业链完整闭环。

  在非洲,国英种业已与喀麦隆达成友好合作关系。现在杂交稻品种“珞优10号”在喀麦隆的试种情况非常好,每公顷产量接近10吨,比当地普通品种单产高出2倍多。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中心”。丁俊平表示,经过近五年的品种结构调整,公司已经具备了不同区域和栽培方式适宜种植推广的品种覆盖,并且建立了区域营销中心,预计未来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力争3—5年内完成股改上市。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207/t20220729_20149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