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经典报道 > 通海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通海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发布时间:2022-07-29 作者:佚名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近年来,通海县以种植主体和生产方式转变为重点,引导农民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今年,通海县突出对临湖核心区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户扩大烤烟、水稻、荷藕等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种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动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截至6月底,通海县杞麓湖临湖核心区完成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种植9.4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2.88万亩,水旱轮作示范和环境友好型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日前,走进秀山街道的农田,900余亩水稻随风摇曳,不同品种的彩色水稻绘成一幅巨大的“稻田画”。从秀山街道金山社区八组的农田小路一路向东,沿路的农田里种植着水稻、玉米、大豆等生态保育型农作物。在河西镇解家营村,成片鲜食玉米和烤烟长势喜人,绵延不绝,农民们穿梭于田间,对玉米和烤烟进行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 

  今年以来,通海县以河西镇为中心发展玉米种植5万亩。据河西镇农科站站长普官发介绍,按河西镇今年种植3万亩鲜食玉米计算,能减少农药施用量25吨,减少化肥施用量1500多吨,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压力。此外,鲜食玉米秸秆通过喂养牲畜后可还田利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地处杞麓湖西北岸纳古镇纳家营村的“海泥田”里,130亩莲藕、慈姑已进入旺盛生长期;在杞麓湖北岸四街镇十街村,6月种下的20余亩莲藕也在茁壮成长,荷叶随风摆动,为美丽乡村增添了一道独特风景。 

  “莲藕的根系可以吸水中的氮磷肥,把水净化之后提升水质,不让农药尾水流入杞麓湖。今年我们阶段性地试种了20多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后,我们计划明年加大种植规模。”通海县四街镇十街村五组组长李飞说。 

  据通海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斌介绍,下一步,通海县将继续优化种植结构调整,加快种植方式转变,牢牢把好有机化、设施化、数字化的农业发展方向,在年内打造一个以上的绿色有机转型发展示范点,全面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207/t20220729_640585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