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溧水诸家村:从“卖渔获”到“卖风景”

溧水诸家村:从“卖渔获”到“卖风景”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石臼湖畔传统村落诸家村蝶变为“网红村”。

  13日傍晚,“天空之镜”石臼湖粉霞满天,如梦如幻。站在溧水区和凤镇张家村诸家古村落的湖堤举目远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湖水,水天交接处,夕阳西垂,霞光变幻,壮美如画。 

  5年前,第一次来诸家村的夏辉就是被这样的美景深深吸引,成为村里第一家民宿“田姐家”的主理人。“石臼湖四季风景各异,每天日落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夏辉说,每到节假日,田姐家14间客房提前半个月就被“抢光”,客人大多是冲着这独特的美景而来。 

  石臼湖为苏皖界湖,可通达长江,总面积33万亩,其中14万亩位于溧水区。诸家村坐落于石臼湖的东南岸,是全线唯一与湖相连的村,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是江苏省首批传统村落。

  自古以来,这里靠湖吃湖,傍湖而生。今年58岁的诸假头曾是村里的渔民,靠着卖渔获补贴家用。2000年以后,水质越来越差,渔获越来越少,渔民辛苦一年只能挣到两三万元。 

  “尽管有几户村民因跑水运先富起来,但大部分村民跟诸假头一样,日子过得比较紧。”张家村党总支书记张兰头回忆,2013年她上任时,面临村里环境差、村集体经济薄弱等诸多问题。 

  穷则思变,张兰头想要带着村民寻找新出路。“诸家村背靠凤栖山,坐拥石臼湖,好山好水,还有独特的渔家文化,都是我们的财富。”张兰头动了吃旅游饭的心思。 

  2016年,溧水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区国资平台收储乡村闲置房屋并改造,引入民宿、餐厅等业态,打造都市美丽田园。诸家村的92栋闲置民居被收储。2018年,“田姐家”落户,7栋闲置民居被打造为精致民宿,白墙圆窗,古朴又现代。与此同时,当地先后投入近亿元实施杆线下地、雨污分流、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 

  诸家村颜值大变样。老屋老院蛮石砌基,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拥有400多年历史的诸氏宗祠飞檐翘角、古韵悠悠,新建的村史馆呈现了千年的渔家文化。

  古渔村换新颜,石臼湖迎新生。2016年以来,省市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溧水区先后完成石臼湖围网拆除和禁捕退捕,并修建30多公里石臼湖防洪堤。2019年底,诸假头响应政策,卖掉渔船渔具上岸就业。 

  经过综合整治,石臼湖重现万顷碧波,被誉为“天空之镜”,全国闻名。每年冬天,石臼湖都会变身“天鹅湖”,成为南飞小天鹅徙途中的“驿站”和“天堂”。 

  2019年,“田姐家”建成投运,很快成为“网红民宿”。诸家村的民宿阵容还在壮大,目前“艺术家共享院子”“栖泊”两大精品民宿40多间客房正在装修,预计今年秋天可投用,此外还有5户村民也准备投资民宿。 

  在石臼湖艺术季、和凤百花节等活动的带动下,诸家村游客络绎不绝。年过八旬的诸化连是一名退休教师,常在家里接待游客。“他们喜欢听我讲村里的历史故事,我也喜欢跟他们交流。”诸化连说,看着村里越来越美,大家相见笑意盈盈,幸福感越来越强。尽管子孙都已在大城市定居,但他和老伴始终不愿意离开村子。

  为壮大村集体收入,诸家村成立旅游公司,开办了民宿“凰栖渔家”,集吃、住、玩、农产品销售等于一体。“凰栖渔家”今年1月开业后,“五一”假期单日营业额超6万元。诸假头等上岸渔民以及赋闲在家的妇女被请到旅游公司工作。“每月有3000元基本工资,还有‘五险一金’,日子一天比一天美。”诸假头高兴地说。

  张兰头介绍,民宿产业已带动30多位村民就业,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村集体收入达129.5万元,今年预计可再增加50万元。 

  从“卖渔获”到“卖风景”,诸家村成功蝶变,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年,诸家村顺利入选2022年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并挂牌溧水首个“乡村旅游人才驿站”。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诸家村又开始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卖风景的同时全力兴文化。上月,第二届石臼湖艺术季正式开幕,村落美术馆全新亮相,散落在村里的15栋老房子被改造成了美术馆、文创店,文化气息浓郁。 

  “一系列文化活动让艺术在乡村萌芽,村民获益良多。”张兰头说,下一步,村里将通过“艺术家康养院子”等载体,打响诸家村的文化名片,用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nygzdt/202207/t20220714_36434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