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屋前小菜园屋后小花园 抬头能见绿出门能见青

屋前小菜园屋后小花园 抬头能见绿出门能见青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长江日报记者余康庭摄

  在永福寺村汤家湾,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直通各家,青葱翠绿的树木环绕两旁,美丽乡村令人流连忘返。

  全市积极推进“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各地村容村貌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7月18日,记者来到黄陂区蔡家榨街永福寺村实地探访,提起现在村里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九条宽敞的水泥公路湾湾通

  “过去,村子就是个‘泥窝子’,一到阴雨天,不穿套鞋雨靴都不敢出门,现在好了,条条泥巴路都变成了公路,进出再也不用踩泥巴了。”永福寺村汤家湾村民汤兴洲对自家门前宽敞的水泥公路十分满意。

  2018年,武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永福寺村新建、改造升级了九条通湾路。前几天,该村最后一条苏家岗湾到唐家田湾之间的破损路改造工程完工,全村七个村湾,实现公路湾湾通。

  永福寺村村支书汤建刚说,该村紧邻234省道和武麻高速黄陂北收费站,下高速后5分钟即可到达。村里实现公路湾湾通后,永福寺村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更加凸显。村民们“出门不走泥巴路”的愿望也实现了。

  村民汤兴洲的家紧邻公路,站在平坦的公路上,汤兴洲开心地说,以往门前是条破损路,安全隐患大,天气不好时都不敢让孩子出门玩,生怕摔跤或滚成“泥猴子”。现在公路修好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晚上出门不用带手电筒了”。

  村支书汤建刚说,村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不仅路修好了,近几年来,全村还累计种植了7000余棵树木,美化环境。“果树有梨树、桃树,绿化树有红叶石楠、紫薇,一年四季,村子里都绿树常青。”

  目前,永福寺村的汤家湾和冯家田湾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村湾美了,交通方便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现在每逢节假日,都有市民下乡度假,悠闲的田园生活令人留恋。

  ■闲置院落成了四季小菜园

  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生机盎然的农家菜园、颗粒饱满的串串葡萄……走进永福寺村,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直通各家,青葱翠绿的树木环绕两旁,民居墙体正火热地进行立面改造。

  在永福寺村鞔鼓湾,村民夏明章正在自家屋前的小菜园给茄子和辣椒施肥、浇水。看见记者,他主动当起美丽乡村的“代言人”,推介起人居环境提升后的“美丽蝶变”。

  “你想不到吧,这个菜园,起初就是一块闲置宅基地的院子。以前,院子里长满杂草,村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时,把杂树杂草和垃圾进行了统一清理,同时装上小围挡,改造成了菜园。周围还种上绿化树,让这里焕发出生机。”夏明章说,现在他家屋前小菜园、屋后小花园,生活惬意得很。

  在夏明章家不远的村湾干道上,村“两委”成员正和村民们开展卫生清扫活动,大家纷纷拿起扫把、撮箕和铲子,分区进行打扫,不一会儿,道路两旁就变得干净整洁。

  村支书汤建刚介绍,刚刚参加清扫工作的志愿者,是村里人居环境卫生小分队的成员,小分队成员由村民和村干部共同组成,实时动态联动巡管村湾卫生环境。“大家只要发现卫生清理有盲点,首先要自觉处理,不好清理的,通过微信拍照或者电话联系,通知小分队进行统一清理,保证环境卫生不留死角。”

  不仅成立了卫生小分队,村里还制定了卫生规章制度,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清理、清洁家园共建共享等活动,构建了较完善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了村湾卫生环境的常态化提升管理。

  ■“厕所革命”让污水易腐垃圾变废为“宝”

  抬头能见绿、出门能见青,永福寺村的厕所,也在悄悄改变。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目前,永福寺村实现旱厕、茅厕全部拆除,每个村湾建设了2~3个冲水式公厕,村民家中也都用上了水厕。

  “通过‘厕所革命’,我们把分散性污水集中进行处理,不仅做到厕所水与生活用水进行干湿分离,还通过人工湿地的沉淀和植物吸收,让这些水达到农用灌溉用水标准。”村支书汤建刚介绍,目前该村正在推广“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改厕模式,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三格化粪处理后,引入复合人工湿地,采取生物和植物吸收的手段,从源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汤建刚说,新型改厕模式,能将化粪池和沤肥池全部采用埋地式安装,不占用空间,还能变废为“宝”。汤建刚举例说,在沤肥池,垃圾分类中的易腐垃圾通过5~6天的发酵,就能变成有机肥来还田还土,对美丽乡村绿色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厕后污染少了,蚊子也少了,夏天乘凉更舒心了。”村民李德卫说,“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的改厕模式,在缺水期还可直接用处理后的水进行田地灌溉,既节约又实用。

  “我们村正在向政府部门申报,实现‘三格污水处理’全覆盖,届时,村民们生活会更加洁净优美。”汤建刚说,好环境引来好产业,村里依靠地理区位优势,正在启动高端特色水果采摘、精品民宿和观光农业等产业项目,“未来,希望这里能成为村民、市民的共同美好家园”。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207/t20220722_20109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