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与特色产业共生共荣

与特色产业共生共荣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有了这笔资金,基地后续发展和鱼饲料有着落了。”7月19日,收到仙桃农商行沙湖支行发放的20万元“养鱼贷”,沙湖镇养殖户余明方松了口气。

  余明方此前一直养殖鮰鱼,今年想扩大规模,但资金周转不畅。一筹莫展时,农商行工作人员上门走访,给他推荐了“养鱼贷”,资金难题得以解决。

  仙桃是水产养殖大市,因饲料、人工投入较大,很多养殖户自有资金有限,常常面临资金短缺。仙桃农商行创新推出“养鱼贷”,养殖户根据当年购买饲料凭证,即可申请贷款,最高30万元。

  在湖北,无论大山深处,还是千里平原,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作为全省网点最多、存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机构,全省农商行如何做好差异化金融服务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答案就是: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形态以及产业发展阶段,加快产品创新,量身定制区域微贷,全方位满足个性化融资需求。

  “蕲艾产品需求量大,公司流动资金捉襟见肘,蕲春农商行投来350万元‘蕲艾融融’微贷,解了燃眉之急。”说起去年那场“及时雨”,湖北鹤艾堂公司负责人记忆犹新。

  围绕县域经济产业布局,黄冈农商行量身定制“蕲艾融融”“一贷天椒”“栗栗飘香”“以茶相贷”等区域微贷产品,全力扶持蕲春蕲艾、麻城辣椒、罗田板栗、英山茶叶等特色产业。

  近年来,全省农商行结合“一乡(县)一特色、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创新区域微贷产品。在省农信联社指导下,各市县农商行相继推出“橙信贷”“襄牛贷”“民宿贷”“烟农贷”“虾农贷”等40余款区域性、个性化特色信贷产品,与通用标准微贷产品进行优势互补,形成了具有湖北农商特色、行业全覆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的产品体系。

  区域微贷专注县域。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各地农商行纷纷行动,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针对小微客户缺少抵质押担保等情况,荆州农商行打造“农商微贷·快”品牌,利用“荆诚微贷”额度高、放款快的优势,解决个体工商户、养殖户、家庭农场等融资难问题;

  围绕“土、硒、茶、凉、绿”五大产业,恩施农商行创新区域微贷产品,先后推出“民宿贷”“养猪易贷”“硒畜活抵贷”,助力旅游、生猪、茶叶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聚焦区域肉牛特色养殖,襄阳农商行推出“襄牛贷”,按照养殖规模匹配相应的贷款额度,资金循环使用,期限长达3年,最高可贷50万元;

  结合“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荆门农商行创新研发“桥米贷”“对节白蜡贷”“稻虾连作贷”等,定位准、时效快、优惠大;

  潜江农商行针对虾农、渔农的融资需求,推出“渔农贷”“虾农贷”,既分担了饲料商的资金压力,又降低了养殖户的利息成本;

  房县农商行则推出“酒乡民宿贷”系列产品,农商行与政府按3:7风险分担比例,为村民发放贷款,用于黄酒产业发展、民宿改造和农产品经营;

  宜都农商行为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金枝玉叶贷”,额度最高达500万元,200万元以下采用纯信用发放,解决了农村经营主体无抵押、担保难等困扰;

  ……

  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省农商行累计发放区域微贷440.9亿元,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截至6月末,区域微贷余额达159.3亿元,比年初净增30.5亿元。

  “区域微贷已成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助推器,同时带动了农商行零售业务扩面增量。”省农信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区域微贷,可随时检验客户群的信用、还款能力,如果出现大面积逾期,可以及时“停牌”止损。截至6月末,全省农商行区域微贷综合不良率控制在0.7%以内,风险总体可控。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xxlb/202207/t20220722_20108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