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凤山县长洲镇、砦牙乡211亩早稻田间,一片收割早稻的繁忙丰收景象。
今年入春后,凤山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下基层调研活动,了解到凤山县低海拔河谷粮食生产区曾经发展过双季稻,县委书记薛海源当即指示:把恢复早稻生产当作粮食生产安全措施之一。于是,一场恢复双季稻生产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2022年3月4日得到指示,9日自治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到凤山县调研,10日组织人员下户发动群众种植早稻211亩,11日联系种子商购买种子,13日在长洲镇召开播种现场会……经过一百多天奋战,7月4日开始收割……”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经会同统计局现场测产,亩均产量达1020斤干谷。”
“向凤山县引进了3个水稻品种,种植效果好,尤其是欣荣优6307品种,值得推广为主栽品种。”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黄大辉肯定地评价。
桂林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范增凤说:“欣荣优6307品种,高产、高抗、早熟、早收,品质优,米饭香软。全区区域亩产最高为931斤,在凤山县亩产突破1000斤,说明凤山气候好,管护到位。”
据凤山县农业农村局领导介绍,凤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条件好,海拔在400米以下的河谷稻田可以种植早稻,上世纪凤山县曾推广种植双季稻,发展到5000亩,但产量较低,后逐步被“玉米间套种黄豆”耕作制度取替,停产了二十多年。
“为赶季节,晚稻秧苗已统一机育,秧龄已到20天。早稻收割后立即机耕、插秧,田块相对大的统一机插,小的人工插。争取7月12日前完成晚稻插秧115亩,避开寒露风危害。”凤山县农业中心推广站副站长郭孟康充满信心地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