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膏粱,维系万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是“舌尖上的安全”的源头,关乎民生。近年来,都昌县全面压实监管责任,不断创新监测方式,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有效管控风险因子,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效果明显。
通过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源头治理,严把过程管控,持续开展风险监测,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常态化宣传提氛围。
都昌县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的工作理念,积极借助“春耕送科技下乡、农业大讲堂下基层、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活动,采用现场宣讲、拉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资料、微信公众号登载等新老方式,多举措开展农安知识宣传,同时在日常监管、风险监测和“三年行动”专项整治等不同工作过程中贯穿农安知识宣传,使农安宣传全程化、常态化。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生产者自律和消费者安全意识,营造了全民关注、支持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紧抓巡查控风险
日常巡查监管是查找农安漏洞、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都昌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规模农产品生产主体做到了全面常态化巡查监管,结合“农资打假、瘦肉精整治、兽用抗生素、三鱼两药和‘三年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持续加强与农业执法、水产畜牧等单位的联合执法行动,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事前及时排查消除农安隐患。通过常态化监管,做到了产前及时指导、产中全面监管、产后重点监测,有效管控了风险因子,夯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三、强化检测保安全
检测是确认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提供执法查处依据、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权威有效手段。去年,共完成定量检测任务864批次,完成速测任务6670批次,其中乡镇蔬果农残速测4870批次、生猪养殖和屠宰环节猪尿1800批次。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均超额完成任务。今年,都昌县按照57万常住人口标准拟定了870批次定量检测任务,抽检范围增加了稻谷和禽蛋。同时为确保快检数据与“省农安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即时上传,新采购了24台新式快检设备分发到各乡镇用于高质量推进快检工作。
四、扩大认证提品牌
“两品一标”认证是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有力抓手,工作中紧密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积极做好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基础性工作,严格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按标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引导认证条件成熟的农产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通过认证倒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今年,都昌县成功认证有机农产品5个,涉及茶叶、茶油等产品,认证“都昌大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和绿色大米产品3个。
五、创建基地强示范
去年,都昌县全面打造了以江西赣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建设主体的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基地建设方案要求,在基地建立了一套农安管理制度、制定了一批安全操作规程、打造了一套质量检测体系、实施了一套创新管理制度,实现了示范基地产品的“风险可管控、质量有保证、安全能追溯”。同时,通过基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周边农产品生产主体绿色安全生产意识,让示范基地真正成为了引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的“发动机”。
六、创新监管压责任
一是持续推进达标合格证制度,压实生产主体责任。都昌县自2020年开展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以来,通过网络登载、拉挂横幅和入户宣讲等多方式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试行氛围全面浓厚,试行主体持续扩大。去年,都昌县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5470余张,自我承诺212吨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合格证自我承诺功能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产行为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进一步保障。
二是积极推动网格化监管模式,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农安网格化监管是压实各级责任,建立农安监管长效机制的有效抓手。为推进农安网格化监管工作,都昌县重新调整确定了县、乡、村三级监管人员名单,建立了网格化监管企业名录,基层农安监管服务机构正在逐步有序有效运行。积极指导乡镇监管员和农产品生产主体学习应用“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目前已有98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录入平台纳入监管。同时根据网格化管理要求,目前全县24个乡镇监管机构和52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完成了 “三上墙”工作。
下一步,都昌县将严格按照“部省共建”工作要求,紧扣“绿色”两字,压实责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从“净环境、推标准、抓认证、唱品牌、创基地、强监管”六个方面发力,结合县情实际打造特色亮点,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部省共建”工作提质增效。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