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部署,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站位,统筹谋划,夯实农业农村部门工作责任。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大保护作为重要任务, 准确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坚定走绿色低碳道路,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市农业农村局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中心组、党组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后4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传达学习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件精神,制定印发了《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庆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及省级环保督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原则,按照《庆阳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制定印发《庆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任务清单》,明确分工,靠实责任,有效推进工作落实。截至目前,完成省级环保督察转办信访问题督办整改28个、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43个。
二、突出重点,防治结合,持续打好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歼灭战。紧盯畜禽粪污、化肥农药、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田间尾菜等农业农村领域致污重点,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不断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坚持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歼灭战,推动绿色发展。一是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网上调度、季度抽查的常态化督导机制,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广堆肥发酵、液体粪污发酵处理等技术模式,以“点”带“面”推动粪肥高效低本还田利用。二季度末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35%。二是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落实严格的农膜管理制度,加强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的全链条监管,通过源头防控、项目扶持、以奖代补、以旧换新等措施,积极构建农膜回收利用技术体系。目前全市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6家、回收网点400个,全市回收废旧农膜2.03万吨,回收率66.37%。大力推广尾菜堆(沤)肥、直接还田等肥料化处理利用技术,全市处理利用尾菜1.81万吨,处理利用率41.1%。积极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技术,推进镇原县、环县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实现秸秆利用产业提质增效。三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推进科学施肥、精准用药,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31.43万亩,占计划任务735万亩的72.3%,示范推广新型肥料试验39.4万亩,完成小麦统防统治143.3万亩,有效提高了化肥农药利用率。四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印发《庆阳市2022年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科学选择改厕模式,严把改厕质量,优化后续管护服务,常态化开展问题厕所排查整改。目前全市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28055户,占计划任务46366户的60.51%;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市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9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1265吨,清理村内沟渠2045公里,拆除乱搭乱建、烂墙废房8208处,有效防止了生产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三、强化宣传,项目引领,积极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各级通过陇东报和市、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宣传报道力度,公开工作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提高群众知晓率。坚持日常宣传,引导群众和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紧紧把握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生态保护资金和项目。加快宁县、镇原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西峰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和环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利用体系项目建设,推进镇原县、环县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实施宁县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有效提升全市重点河流流域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发展格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