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宅改唤醒“沉睡资源”改出新村新貌

宅改唤醒“沉睡资源”改出新村新貌

发布时间:2022-07-06 作者:佚名 来源: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位于龙门县平陵街道山下村的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是红色旅游打卡点。

  

  地处龙门、博罗及河源东源三县交会处的平陵街道山下村,是龙门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点,也是革命老区。1927年12月,红四师从花都转战龙门时,途经山下白芒坑并休整3天,厚植“红色村”基因。

  近年来,乘着龙门县列入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的东风,依托红色资源,山下村以点带面,构建起以闲置宅基地的无偿退出换来“新村新貌”、以有偿退出实现“得利增益”的改革体系,实现农村闲置资源与红色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激活了农村闲置宅基地的价值潜能。

  

  探索形成“无偿+有偿”宅基地退出办法

  山下村下辖的新围、对门村民小组,位于龙门县与河源市东源县的交界处,现有总人口65户293人。两个村民小组现有宅基地50宗,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闲置地4705平方米,闲置农房730平方米。

  “新围、对门村民小组同时拥有革命老区这一红色资源和闲置宅基地这一闲置资源。”平陵街道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下村在尊重农户意愿、保障农户利益的前提下,探索推行自愿无偿、有偿的方式引导村民退出闲置宅基地,并结合风貌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有效整合、利用和盘活措施美化村貌。

  改善村容村貌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为支持宅改,山下村上下一心,多次召开户代表会议动议宣传,新围、对门村民小组55户村民无偿退出包括闲置宅基地、闲置地、小菜园、小树林等10195平方米土地,用于村内“党史学习路”、“四小园”、停车场、沟渠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6户村民无偿退出457平方米闲置宅基地。

  推动乡村发展需要盘活利用闲置资源。新围村民小组的“松龄围”,由67.5间房间组成,由15户村民共有,是红四师休整地旧址,至今保留有红四师官兵住过的房间、用过的农具等文物。为保全该红色遗址的历史价值并利用其财产价值,新围村民小组民主决议农户以200元/间的价格有偿退出“松龄围”的使用权,将“松龄围”收归集体,由集体打造为观光打卡点并进行统一管理。

  山下村在整治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基础上,还注重村庄整体风貌的提升。该村沿袭客家传统,在四种新建房屋风貌样式中选择客家风貌,外立面以淡黄色为主色调,灰黑色砖块为墙裙,搭配砖红色窗花,灰黑色的假坡屋顶与墙裙相呼应。同时,在建筑墙面添加红色文化元素,共同构成山下村独树一帜的农房风貌。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品牌民宿

  通过闲置宅基地的无偿和有偿退出,山下村实现了闲置资源与红色资源的有效整合,吹响了发展红色生态旅游的“冲锋号”。

  经过一番整治打造,曾经的“羊肠小道”变为“康庄大道”,曾经破旧杂乱的闲置地变身为偌大的停车场和美观的“四小园”,加之统一风貌管控和红色文化景观打造,山下村以崭新的面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

  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闲置资源也在变“现”,使得宅基地价值潜能得以释放。如原本有15户村民共享使用权的“松龄围”通过自愿有偿退出的方式,让村民手中的“散房”变了现;同时,集体在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和经营管理,让闲置的“松龄围”变身为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山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海友介绍,山下村依托乡村治理示范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营造的发展环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盘活闲置宅基地1万多平方米,用于建设红四师休整地学习教育基地、党史学习之路、红色驿站、休闲农庄及“四小园”等。

  今年5月,平陵街道举行2022年第一届乡村振兴擂台赛,山下村拔得头筹获得一等奖。刘海友表示,山下村正依托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品牌民宿等旅游项目,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生态旅游村。

  文/图 记者侯县军 通讯员侯剑锋

  


原文链接:http://nyncj.huizhou.gov.cn/zwzc/xwzx/fpzx/content/post_46936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