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出发,沿着武深高速到江夏法泗出来,顺着长江支流金水河走,道路两旁是广阔的田野,6月底荷花盛开,秧苗刚刚播种,一幅夏日田园画卷徐徐展开。到了庆丰村的村委会,老人在乡村大舞台边聊天,河道边钓友众多,村民们在田埂上摘瓜,辛勤劳作着。
庆丰村村支书周武介绍,6月底的庆丰村,忙碌的状态已经稍有缓解,虾稻共作的虾子已经全部售卖完,稻谷也播种完,正在茁壮成长中。
虾稻共作,连田埂都种上香瓜
庆丰村是一个小村,耕地2035亩,村民149户,地好水好,村民却不富裕,种植两季稻效益较低,这让村支书周武和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村里决定引进虾稻共作。“因为改造田地需要一定成本,还要购置笼、网、船等装备,村民持观望态度,我就号召村干部拿出自家田地先改造成样本。党建引领嘛,就是要支书和干部当好‘红色头雁’,不试着走出这一步,土地效益低的状态就得不到改变。”周武说。
周武提出的田埂上种香瓜,带动村民增收不少。长江日报记者潘璐摄
虾稻共作模式推广当年,效益就远超两季稻,村民们纷纷“跟进”,改造后每亩田年收益达6000元以上。近年来农资产品价格上涨,虾稻共作能少洒农药和化肥,绿色种养模式效益更加凸显。在乡村大舞台旁聊天的老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要不是周书记“拍板”上虾稻,他们都不想继续种地了。而现在,每天都忙,但是越忙越有精神。
虾稻改造的效益上来了,周武却没有停止对土地的琢磨。十亩田,虾稻改造后只有八亩了,两亩的田埂子感觉很浪费。“我们村民都非常勤劳,只要有好项目,他们肯定会做。”
周武再次去周边考察,看田埂子上能种点什么。“田埂上的泥是虾稻田里有机质丰富的淤泥,特别适合种瓜。”从嘉鱼找来的优良香瓜品种,由村干部组成的刘家港种养殖合作社出资购买香瓜苗,免费发给村民种。不仅如此,村民收获的香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农民最怕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我们承诺收购,他们自然就会认真去种。”
6月正是香瓜成熟的季节,周武忙着和各个合作的大公司谈香瓜售卖。“卖得差不多了,马上开始的荷花节,我们这里作为分会场,来买瓜的人肯定多。”周武指着一块田说,那是他家里的田,他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在田埂子上种瓜,村民们就主动帮他把田埂子上种满了。“别小看这点田埂子,按照今年香瓜收购价2元一斤算,一亩地又能增收4000元。”
发展旅游,村集体出资房租减半
在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支撑下,庆丰村2019年被列入美丽乡村改造,2021年改造完成。
沿着河道两岸,房子统一刷成白色,安装了窗花,外立面贴上等高的瓷砖,道路全部刷黑,乡村大舞台前广场舞跳起来,整个村庄就是一幅惬意的江南水乡图。
沿着河道两边,来钓鱼的钓友不少,周武和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庆丰村因为河多塘多,一直吸引着武汉周边的钓友。美丽乡村改造完成后,周武和村干部们再一次商量了村里的发展战略——农旅融合,吸引更多的城市人下乡游玩,甚至居住。
村里发展农家乐有基础,村民都是来自湖南的移民,做得一手地道湘菜。他带着村干部调查村里的空房,了解空房主人的出租意愿。因为前期村干部工作扎实口碑好,出外打工的村民大部分同意出租房屋赚取租金。“两层两间的一栋房,我们租2万元一年,两层三间的,租3万元一年。如果来村里租房,第一年房租减半。这一半的费用,由我们村集体承担。”周武说。
因为种养殖发展得好,庆丰村的土地流转价格达到每亩1000元,村集体收入高,拿出这笔钱来吸引城市人租房,通过农家乐等形式让村民进一步增收。
“春天来吃虾,夏天赏荷花吃莲蓬香瓜,秋天来收稻庆丰收,冬天晒太阳打年货,庆丰村一年四季都好看好玩。”周武不遗余力地推荐自家村庄。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