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常年在6月底-7月上旬出现强降雨天气,容易造成在地农作物内涝受淹,尤其对部分低洼水稻和玉米等旱作物影响较大。
为有效应对当前强降雨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损失,提出如下四条技术措施:
一是及时排水除涝,清理沟系。全面组织发动,投入排水设施,开足马力,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少受淹时间,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同时要疏通田间沟系,做好“三沟”配套,预防二次涝渍。
二是及早开展补改种。针对绝收的田块,要在排水后及时开展补改种,可补种早稻(7月15日前)和生育期较短的粳稻,防止栽插过迟遭遇寒露风,影响产量。
三是追施速效肥,及时培土壅根。受淹田块土壤肥力流失较大,要及时增施速效肥,对倒伏的作物要及时扶正,培土壅根,促进作物尽快恢复生长,防止后期出现脱肥、倒伏。
四是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控制发生危害。7月份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由于强对流天气会带来迁飞性害虫增多,加上农作物受涝后,植株素质下降,易诱发和加重病虫害发生危害,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信息,指导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实现虫口夺粮。
原文链接:http://nyncj.mas.gov.cn/nyyw/tzgg/20022208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