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粮食作物生产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省市县关于粮食安全工作相关部署。丹凤县农技中心多措并举、抓粮食安全生产。
强化抗灾减灾,保障增产增收。年初的倒春寒天气给全县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面对灾情,农技中心迅速行动起来,立足早宣传、早安排、早动手,一方面为政府当好参谋,制定了农业抗灾自救措施,另一方面深入田间开展抗灾自救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恢复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送科技进村入户服务等活动。制定了《2022年丹凤县“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方案》《2022年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方案》,通过积极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工作,最大限度挽回受灾损失,全县种植业挽回经济损失580万元。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田水平。利用春耕春播有利时机下沉到田间地头加强春耕春管技术。制定下发了《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麦田病虫草害防治工作方案》《农作物品种布局指导意见》,通过微信和QQ群,及时发布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农情信息,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等工作动态;利用“三下乡”“科技之春”活动契机,在集市、北新街人员密集区、悬挂横幅,发放技术资料,技术干部现场讲解、咨询服务,现场答疑解惑群众,发放技术资料;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结合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防治技术资料、张贴植物检疫宣传标语,给农资经营户及销售对象发送《植物检疫条例》宣传册;在全县12个镇办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食用菌(木耳、香菇)高产栽培”“农资下乡进村”等实用技术培训。上半年,共培训38场次,现场培训群众1500余人,接待咨询群众230人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服务群众300余人,发放技术明白纸2.2万余份,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8万份(册),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18次,发放技术短信200612条。
强化示范带动,做好农技专项项目建设。建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3个面积750亩;开展骨干品种筛选示范项目,建立各类农作物品种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2510亩;建立统防统治示范点3个500亩;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3个面积1000亩;建立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点4个,示范面积1100亩。实行“三个一”管理模式(一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标牌,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档案,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五统一”(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田间管理)的综合增产技术。加大对示范区的扶持力度。共免费发放有机菌肥3.2吨,马铃薯、小麦、玉米、大豆专用肥72.25吨,大豆、玉米种子4807.5公斤,农药2.5吨。
强化农业执法,促进农业生产安全。上半年,共复检各类作物种子673.69127吨,全县复检率达95%以上。其中:马铃薯复检4批次2个品种638吨,玉米种子复检17批次24个品种34.19吨,蔬菜种子17批次86个品种1501.27公斤;强化监管责任,对14户监管对象实行电子管理,与相关经营单位签订了植物检疫承诺书 14份,实行监管对象区域联包制,共制作标识、标牌45套,强化我县植物检疫执法的规范要求。共归档玉米调运检疫证17份,马铃薯调运检疫证4份,蔬菜种子22份;对蔬菜种子检疫市场执法检查15次,主要针对全县7个集镇、13个经营门店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检疫证,包装袋上是否有检疫证编号,是否销售假劣种子,台账是否健全等,出动执法人员2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500余份;对我县3个种子经营门店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抽检,经检测所抽检种子均为合格。完成了马铃薯、玉米种子备案单的审核备案工作,其中完成马铃薯备案22个,57.779万公斤;玉米备案201个,总计4.699万公斤。完成了中南村示范点6个玉米品种转基因筛查,均合格;维护了市场秩序,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