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的稀缺性、重要性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甘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非粮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要求。3月份以来,我县扎实开展了耕地内苗木清理及撂荒地排查整治“回头看”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耕地内苗木清理及撂荒地排查整治“回头看”的通知》(甘政办发[2022]6号)和《耕地“非粮化”整治方案的通知》(甘农发[2022]5号)文件,精心部署安排,强力推动苗木清理、撂荒地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
一、精心部署、紧盯任务,建立台账销号制度
一是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苗木清理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精心安排部署,明确了时间节点。各乡镇、街道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动耕地苗木清理和撂荒地整治工作。二是根据排查结果建立整治台账,清理一块,销号一块。三是建立每日上报、每周督查通报制度。各乡镇、街道办每天上报当日清理整治进度,农业农村局每周逐乡镇进行全面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积极引导、广泛宣传,掀起整治工作高潮
一是利用广播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宣传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有关政策,确保耕地内苗木清理整治工作家喻户晓,在全县营造耕地苗木清理、撂荒地整治的良好氛围;二是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带头清理、做好表率。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率先清理自家苗木,对群众起到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到耕地苗木清理、撂荒地整治的工作当中来。
三、积极引导,依法分类稳步退出
对县城建设规划范围内苗木暂缓清理,重点清理生长周期过长、不适宜作为绿化苗木栽植的松柏苗木。对一般耕地上种植的多年生经济作物,适当放宽限期出售,争取群众对专项清理整治的理解和支持,动员群众自觉保护耕地,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
四、强化督导问责
县纪委不间断进行专项督查,对苗木数量、类型、位置、面积等信息台账进展认真核实,多次到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对动作迟缓,推进工作不力的乡镇、街道办领导进行约谈,并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要求各乡镇、街道办限期完成任务。对涉及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参与育苗、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追责问责,对耕地内苗木清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2年,全县需要清理的苗木面积为3374.11亩。截至5月30日全县完成清理整治面积3436.59亩,占总任务的101.8%。在清理苗木的过程中,我们清理一块、复耕复种一块,确保清理出的耕地都及时种上粮食。截至6月6日,所有清理出的耕地都已经完成了粮食播种工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上级有关耕地“非粮化”有关政策要求,强化监督执法,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势头,大力促进粮食生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