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红薯苗终于到了,大家快赶来白沙河基地下苗!”晚上八点,林泉乡清塘村村干部工作群中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收到消息的村干部们赶忙从家里来到基地,冒着小雨协助下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清塘村白沙河基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喜人景象,来基地务工的脱贫户们穿插在田埂上,手脚麻利的栽种红薯苗,整个栽种过程要经过挖土、入肥、插苗、培土、浇水才算完成。“这次我们村集体种植红薯100多亩地,带动全村村民种植红薯500余亩,预计红薯总产量达到300余万斤。”这两天一直在白沙河忙上忙下的清塘村党支部书记王校明介绍。
“太好了,红薯苗种下去,红薯粉加工厂就有了原料保障,到时候我们村的红薯产业一定能红红火火!”与王校明同样高兴的,还有清塘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序保。
据了解,一直以来,清塘村的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没有支撑村集体发展的规模型产业。村民主要收入也以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主。如何让清塘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成为乡村两级关注的重点。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村里没有产业,赚不到钱,也留不住人,隔壁大溪畈村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并发展壮大,我们也一定可以!”2022年,由县财政局派驻的第一书记与乡村两级干部一起探讨清塘村下一步产业如何发展,怎样真正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并最终决定新建一座红薯粉加工厂,大力发展红薯产业。
确定发展路子后,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清塘村多次组织干部前往外地考察了解红薯加工厂的建设需求和红薯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同时对白沙河产业基地100余亩土地进行规划种植红薯,可仅仅依靠村集体种植红薯远远满足不了红薯粉加工厂生产的需要,怎么办?必须带动村民一起种!为了鼓励村民一起发展红薯种植,村里为想种植红薯的村民免费发放红薯苗,同时向村民保证等到红薯成熟会将生产出来的红薯全部保价收购。
如今,投入50余万元的红薯加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清塘村的红薯产业也慢慢走上了正轨。据悉,清塘村红薯加工厂预计在今年9月正式投入生产,届时可消化全村所有产出的红薯。经过驻村第一书记与清塘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清塘村集体经济有了发展的主导,百姓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清塘村从此踏上了乡村振兴的“薯光大道”。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