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党支部是基层组织的核心堡垒,是基层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保障。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乡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全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我局把准基层治理关键节点,促进了“党建+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一、党建引领壮大特色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一是做优特色农业产业,围绕特色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红枣、中药材、马铃薯、畜牧、渔业和林草10大种养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推广良种良法建设原料基地,推动脱贫地区一产高质量发展,做足“特”“优”文章。二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紧紧扭住农产品精深加工这个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提升带动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建设绿色基地、培育“链主”企业、引进专家团队、打造拳头产品、创建优势品牌,不断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三是提升农产品功能价值,巩固拓展现有县域区域公用品牌:“谷香保德”“保德油枣”,持 续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圳品”认证,强化品牌管理和运营,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保德农业品牌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优先纳入到“晋字号”“忻字号”特优品牌目录库。四是完善提升四项机制,以强化产业发展服务支撑为目标,健全拓展产销衔接机制、科技人才服务机制、联农带农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色。
二、党建引领紧抓关键节点,强化弱项补齐短板
一是有机旱作,投资2200余万元推进7.6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以此来带动全县25万亩有机旱作农业基地建设良性发展。主推晋谷21号、晋薯16号、生物有机肥等,强化种业振兴。二是土地托管,投资272万元推进3.526万亩土地托管示范项目,带动全县19.82万亩土地的托管,弥补农业生产中劳力不足的短板。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2021年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实施2022年5200亩高标准农业建设项目,谋划申报2023年1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弥补保德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的短板。四是科技培训,加强和山西农业大学、中国薯网、山西省科协、山西小米产业联盟、忻州市杂粮协会等单位的协调合作。聘请山西农大郭平毅教授、姚满生教授、王建军教授、杨成员研究员、姚建民研究员、刘虎林研究员、杨林栋副部长等专家多次来我县实地指导培训、传经送宝;实施三队(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包联,人员省级2人、市级5人,县级15人,乡级农技特岗人员16人;强化科技支撑。五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8.19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452台,其中10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7台,30至100马力的中型拖拉机117台,有旋耕机206台,微耕机3301台,特别是今年以来群众购买农机数量猛增,我县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六是示范创建,3个省级乡村振兴村示范村建设已初具成效,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初步设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三、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执政根基
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首先是清化收工作有序推进,总计清理合同数目1711个,解除合同11个,完善合同142个,追回集体收入197.9万元;化解1004.41万元,新增资源收费金额89.584万元,为提升基层治理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次是走活八条路径,一是走活农业产业主导型路。土崖塔乡寨上村成立小米种植公司,通过产品营销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乔家塔村建立苹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成立苹果销售公司,集中帮助村民销售苹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南河沟乡四井头村、东庄墕村依托“四井头红葱”、“井油山柏籽羊肉”品牌,打造种养殖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二是走活工业产业型路。腰庄乡代家沟村计划利用村内原旧煤矿办公区域改建停车场,发展修理业。林遮峪乡下川坪村利用废弃的枣树枝和秸秆,推进木材加工厂建设。三是走活配套服务型路。东关镇王家滩村依托中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和污水处理厂,成立排送水服务公司,预计村集体年增收至少10万元。杨家湾镇崔家湾村、花园村组建劳务合作社,为周边企业输送劳动用工,提供配送、卫生清洁服务。孙家沟镇牧塔村和羊路河依托企业谋划成立劳务公司和运输公司。南河沟乡扒楼沟村依托晋保煤业成立劳务输出公司、保洁公司。四是走活资产经营型路。东关镇佘家梁村计划利用村集体旧砖厂土地,办证成立废品回收专业公司,整合村内2处、周边6处废品回收站,采用“村集体+个人”合作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五是走活农业托管服务型路。杨家湾镇段家沟村利用果树种植管理技术,成立村集体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提供林果业、花卉的种植、修剪、嫁接、品种改良、优种培育、果园代管等服务。南河沟乡大塔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土地托管公司,对整村搬迁村的撂荒土地统一耕种。腰庄乡白家焉村、铺房墕村,利用帮扶单位各配送的36.5万元小型农机具,成立农机服务公司,收取服务费用,预计每村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林遮峪乡杜家塔村利用红枣产业优势,拟新建红枣保鲜室,收取服务费用。土崖塔乡武家塔村耕种100亩撂荒地、姜家庄耕种1000亩撂荒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六是走活民俗旅游型路。东关镇陈家梁村依托历史人文、乡土民俗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院落。义门镇庙峁村争取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打造特色景点。杨家湾镇故城村打造特色村落,与北京德布克旅游公司签订了“托管运营”协议,发展乡村旅游。七是走活土地股份合作型路。腰庄乡后芦子沟、铺房墕、冀家沟、白家墕4村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3612亩,依托大河山粮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和育种。白家墕村流转集体土地400多亩,村集体每年收入8万元。八是走活联合发展型路。桥头镇丛岭沟村与五楼沟村联合成立运输车队,承揽东恒煤业和五楼沟售煤场部分运输业务。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关键看党性,根本靠党性,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贯彻县委决策部署,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保德县农业农村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