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农民知识 > 中国甘草的人工栽培

中国甘草的人工栽培

发布时间:2022-06-03 作者:佚名 来源:石家庄农业农村信息网

  

  甘草又名甜根、密草,全世界有23个品种。我国是甘草分布最多的国家,有12个品种。乌拉尔甘草(即中国甘草)是我国列入药典的六种甘草中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甘草种,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豆科,其根和根状茎在中药中调和诸药、解百毒之功效。我国有十方九草、无草不成方之说,故它被称为中草药之王。甘草的市场需求一直呈上升之势,靠以住采挖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世界性甘草短缺的局面使甘草价格轮番上涨,由1981年的700美元/吨涨到现在的3000美元/吨。因此,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势在必行,前景广阔。选择土地甘草适应性广,对栽培环境要求不严格,平均温度4℃~12℃、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上的半干旱和干旱区可栽培。选择土层深厚,pH值7~8,地下水位在两米以下,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5%的沙质或水质土壤地上种植,可以达到发芽、保苗率高,生长速度快,根和根状茎色泽鲜艳、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目的。瘠薄的退耕农田也可各好甘草。

  种子处理

  甘草种皮坚实,透水性差,发芽率仅为4%~6%,需进行破皮处理。用立式离心式碾米机的中央轮旋转擦伤种皮的方法处理种子,简便、高效、安全、费用少、发芽率高;如种子数量少可用浓硫酸腐蚀种皮,随后用清水冲洗,也可以破皮。适时播种4~8月均可播种,尤以4~5月最佳。无灌溉条件、春季风沙大的地区可以推迟到6月以后播种。以条播最好,行距30厘米,播种深度2厘米~3厘米,水地深些,粘土地浅些。小面积播种可以撒播覆土,也可以用锄开沟播种。种植方式甘草的种植方式以直播和育苗移栽为主。

  1、直播种子净度高且处理得好,土壤质地为沙或沙壤质,墒情好,每667平方米(1亩)播种量2公斤。种子处理不好,虫蛀率高,土壤质地粘重或盐碱含量大,每667平方米播种量要增加到2.5公斤~3公斤。每667平方米留苗20000~25000株,种植规格以30厘米×10厘米为宜。

  2、育苗移栽选择有灌水条件,土壤质地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每667平方米施入农家肥料4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40公斤~50公斤以过处理的优质种子,每667平方米保苗80000株,移植苗在60000株以上。经过一年的培育,待幼苗根头粗达到1厘米、长度达到40厘米时,即可出圃、于当年土地封冻前或翌年解冻后将幼苗挖出,切忌碰伤根头。边挖边选,将苗径(指根头下1厘米~2厘米处)0.8厘米~1厘米、长度30厘米~40厘米苗条选出扎成捆,长度多余部分切掉。秋末挖出的苗条选择背风向阳、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假植。春季挖出的苗子可以边挖边栽。粗度和长度不足的幼苗可另选地块栽种。选择土壤肥沃便于灌溉的土地,施入足够的农家肥料和磷酸二铵,于4月上旬移栽。按照沟间距18~20厘米,先用人力或机械开宽30厘米~40厘米、深8厘米~10厘米的移植沟,将备好的甘草苗条按株距8厘米~10厘米横排放沟内然后覆土,每667米2移栽8000~10000株。田间管理直播甘草第一年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影响,必须加强中耕除草,分别于3~4片叶和株高15厘米时除草1次,每二年和第三年根据杂草和土壤情况,每年应松土除草2~3次。在灌溉墒情灌水2~3次。甘草移栽后要立即灌水,以后视出苗和杂草生长情况及时灌水、追施化肥、拔草。为防止碰伤平埋的苗条,切忌松土。

  病虫害防治

  1、甘草胭蚧甘草胭蚧是影响甘草生长的重要害虫,其危害部位在土表下5厘米~10厘米的根部,以若虫吸食甘草汁液,使地上部分长势衰弱的以致全株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是在若虫孵化期(3月底~4月初)在根部喷施40%胺水硫磷乳油1000倍液,在成虫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10%克蚧灵1000倍液,以减少次年的虫口密度。

  2、锈病夏孢病株在早春冬芽萌动期用25%粉锈宁乳油667米2(1亩)0.17公斤或农抗120水剂每667米20.8公斤对水稀释开沟灌根,也可用97%敌锈钠400倍液在病株根部喷雾,如面积不大或只是零星发生,可集中病株烧毁茎叶。采收直接播种的甘草,最佳采挖期3~4年龄,采挖时间以3月~4月为好,一般667米平方米产量300公斤~500公斤(鲜货),育苗移栽的甘草生长快,以第二年采挖最好,667米2产鲜草可以达到600~1000公斤。

  

  


原文链接:http://www.sjznync.com/col/1487664013157/2022/05/31/16539593268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