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把握今年我市夏粮生产形势,科学评估小麦产量,5月24~27日,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国家统计局商丘调查队、市气象局、市农林科学院等单位组织农业专家对全市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麦田进行理论测产,认真研判分析,测产结果和5月初第一次预产基本吻合。结果显示,小麦产量形成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整体呈现“一增两平”特点,即:亩穗数与千粒重与去年持平、穗粒数较去年略增。
去年麦播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抓好夏粮生产作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首场硬仗来打,下大功夫稳定麦播面积、确保了麦播面积不减少。积极开展促弱转壮行动,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扎实推进小麦“一喷三防”,打好打赢“两病”防控阻击战,当前小麦长势好于预期。综合测产调查分析:一是亩穗数持平。受去年秋播期间涝灾影响,麦播比常年推迟,但是,由于麦播期间底墒充足,晚播麦田采取加大播量等措施,大部分地块出苗较好;尽管冬前三类苗占比较大,但各地通过积极开展科技壮苗、促弱转壮行动,春季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有效分蘖增多,苗情升级转化较快,对成穗有利;加之拔节期3月份日照充足,有两次有效降雨过程,有利于小麦分蘖成穗。二是穗粒数略增。由于播期推迟,播量增加,主茎成穗多占比大,大穗较多;小麦整个生育期基本没有遭受大的低温冻害,特别是孕穗期没有形成晚霜冻害,基本没有缺粒现象;以“两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得力,特别是小麦扬花期赤霉病防控效果较好,有利于穗粒数增多。三是小麦千粒重有望达到常年42克以上水平。各地强化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毫不松懈抓好小麦后期田管,克服“干热风”影响,抓紧抓实抓细“一喷三防”、浇好灌浆水等系列增产措施,增加小麦灌浆强度,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粒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