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监测调查,增加调查频次,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组织农业、气象、水利等专家进行会商分析,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制定管理预案,明确防控重点区域和最佳防治时间。
二是技术服务支撑。健全完善“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村都有技术员、块块麦田有人管”技术服务机制,组织20名农技专家、110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方位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整合农业生产救灾资金968万元,开展小麦“一喷三防”,飞防作业统防统治面积89 万亩,带动全县群防群治,实现应防尽防。印发《“两病”防治技术明白纸》10万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识别与预防技术彩色挂图2万份。
三是积极抗旱浇麦。根据天气变化,结合田间墒情监测,因地制宜,对部分有旱象的沙土地地块,抢抓时间,迅速掀起抗旱浇麦高潮,努力做到能浇尽浇、多浇一亩是一亩、浇足浇透。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作用,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同时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推广农田节水技术,确保小麦后期正常生长。目前,动员群众抗旱浇水7.8万亩。
四是严防毁麦青贮。全面宣传排查,加强麦田保护,对涉及毁麦或小麦用于青贮饲料事件开展全面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坚决杜绝任何毁麦现象发生,保障粮食安全。
相关内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