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推动绿色种养循环 擦亮寒旱农业生态底色

【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推动绿色种养循环 擦亮寒旱农业生态底色

发布时间:2022-05-26 作者:佚名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广河县地处甘肃省中南部,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953米,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全县耕地面积42万亩,玉米种植占90.8%以上,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3.5万头、135万只。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来,广河县以循环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进秸秆高效利用和过腹还田,促进耕地地力显著提升,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农业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安排财政资金1100万元推广粮改饲21.5万亩。扶持各村设立废旧地膜回收点、乡镇设立回收站,建立回收总站,以1.2元/公斤价格集中回收废旧地膜。建立绿色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绿色信贷支持,不断拓宽农业绿色发展资金投入渠道。

(二)扶持一批实施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扶持粮改饲企业16家,年加工生产青贮饲料100万吨以上,受益农户超过3.5万户,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在养殖密度集中区域,建设小型有机肥分散收集处理点22个、中型有机肥加工点2个,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

(三)健全科技支撑机制。在科研项目、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引导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绿色农业论坛、农产品和农业技术展销会等交流活动,开展科技合作交流培训班,选派优秀人才赴外地考察、研修、培训,提升科技人员技术水平。

(四)建立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应用试验试点区建设,实施生物降解地膜、化肥减量增效、绿色优质抗逆高产作物新品种、玉米全程机械化及秸秆饲料化利用、高标准可回收地膜评价等技术应用试验。建设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设置长期固定观测点9个,开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

三、工作成效

玉米秸秆实现饲料化利用,全县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亩均增收400—600元。畜禽粪污实现肥料化利用,全县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到160万立方米。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建立县级农业部门负责补贴回收、地膜生产企业负责加工利用的回收利用体系,2021年回收废旧地膜1850吨,回收率达到88%,基本解决农村“白色污染”。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bmdt/202205/t20220524_640026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