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各地动态 > 江都区联谊村 “鸡头米”种出致富新天地

江都区联谊村 “鸡头米”种出致富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2-05-18 作者:佚名 来源:扬州市农业农村局

  

  七八厘米长,上有两三片指甲盖大小的叶子,底部是一颗黑色小球——这是芡实的幼苗。立夏时节,樊川镇联谊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潘彪从育苗池里捞出一棵芡实幼苗,讲起了村里特色产业。

  联谊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交通闭塞,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紧张,也没有水面开展水产养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在硬件条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村里转变发展思路,把“眼”着在土地上,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更多的收益。

  2016年,村里决定尝试种植芡实。芡实俗称“鸡头米”,有“水中人参”的美誉,而且种植时间短、管理难度小,适合大规模推广,根据市场调查,苏南人喜欢吃芡实,也指明了销售方向。“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芡实的原因。”潘彪介绍,当年,该村先种了20亩试验田,次年收成不错,积累了种植经验,于是,村里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成立联谊农产品种植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种植150亩芡实,去年产值70多万元。”

  “这个育苗池不到30平方米,150亩芡实的苗,都出自这个育苗池。”潘彪指着布满幼苗的育苗池介绍,这些苗正月底下到池子里,到5月10日左右,幼苗会长到20厘米长,需要进行第一次移栽,“就像栽秧一样,栽到水田里。”

  芡实生长,需要经过两次移栽,第二次移栽,是在6月15日左右,此时,芡实的叶子能长到脸盆大小。“这个时候,正好收完麦子,空闲的田就用来移栽芡实。”潘彪说,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夏收之后,一般种植水稻,但收益比较低,而芡实的亩均收益是水稻的两三倍,“村里的小学生都能算得出来,种芡实更赚钱!”

  二次移栽后,芡实需要生长2个多月。“芡实比较娇贵,浇沟塘里的‘死水’会中毒,需要用浇河里的‘活水’。”潘彪说,种植芡实,村里二三十个剩余劳动力有了工作岗位,“管护、采摘、浇水……平均每个人,一年能多挣六七千块钱。”

  经过几年的发展,联谊村已成为远近有名的“芡实村”,村里决定扩大种植面积至500亩,同时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潘彪有个愿望:联谊村的芡实成为樊川农业的一张新名片。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qxdt/202205/6VW372SDS15IEK25XCFZZQUBCUM00Y0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