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观测监测任务中的土壤质量监测项目,在惠州市惠城区开展粮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监测。
土壤质量监测项目需选择典型区域,试验区域的田块要以表面覆着薄膜的田埂隔成“豆腐”块状,水稻、玉米等试验作物各自有单独空间。“筑田埂分区是为了实现各试验小区水、肥独立。把肥料种类、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不同的区域隔开,比较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了解对应区域土壤性状,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施肥,并作出相应的调理改良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集约化种植下土壤质量变化和生态环境效应态势不明、原因不清、区域差异不明确等核心问题,根据监测数据来了解本地区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据了解,为长期系统地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观察、观测和记录,阐明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指导农业生产,农业部于2017年开始在全国启动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之一,近年来一直承担植物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土壤质量等观测监测工作,完成300多个监测指标,获得近3000个监测数据上报国家相关统计系统,为国家在农业生态、植物保护、育种、土壤质量等方面建立大数据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