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2022-2025年特色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意见
◎我市进一步落实落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
◎我市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观摩推进会
◎我市出台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
◎江都区:农机“体检”到镇成效显著
我市出台2022-2025年特色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意见
为加快提升我市设施农业、林果茶、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全市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创建,近期,市农业农村局出台了《扬州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意见(2022-2025年)》(扬农〔2022〕50号),以下统称“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超过73%,其中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70%、林果茶机械化水平超过70%、渔业机械化水平超过76%、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超过77%、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超过72%。全市新建(认定)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42个以上,培育特色农机服务组织20个,示范基地农业生产作业实现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设施农业“宜机化”配套条件全面改善,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力争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意见对六大重点任务提出明确行动方向,一是开展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行动,争取“宜机化”资金、加大“宜机化”改造和建造力度、优先扶持“宜机化”作业要求主体等措施重点推进;二是开展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行动,重点攻关一批低水平生产环节、重点引进一批薄弱环节机具、重点研究推广一批特色农业农机农艺相结合的创新技术、耕作模式和适用品种;三是开展示范基地(园区)打造行动,严要求认定一批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集中力量新建一批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确保形成一批行业齐全、水平先进、可看可学的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园区);四是开展农机智能化、信息化提升行动,加快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与技术的试验示范与应用步伐,推广高端智能化农机装备,打造一批特色农业智能农机示范基地;五是开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行动,积极探索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服务机制,加快培育特色农业机械化新型服务主体,抓好特色农业机械作业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六是开展特色农机与农艺融合行动,开展特色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程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和技术装备体系,积极制定完善特色农业机械化技术规范,并试点开展特色农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为凸显我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技术指导专家组技术保障效能,意见还分别成立了“扬州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扬州市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专家技术指导组”,研究制定特色农业机械化技术规程,参与我市特色农业机械化培训和指导,协同克服我市特色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矛盾。
此外,意见同时还下达了扬州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2025年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对设施农业、林果茶、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水平提出了详实目标,对“宜机化设施占比”、新建(认定)特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新建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基地、培育特色农机服务组织、新建特色农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等指标按各县(市、区)进行了细分。
我市进一步落实落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
为完成今年省厅下达我市的5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大面积推广复合种植,尽可能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实用高效种管收作业机具保障是关键。近期,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工作的通知》(扬农办〔2022〕71号)。
围绕细化保障方案,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推进机制,落实机具保障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做好复合种植专用机具购置(改装)、试验示范、作业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要科学制定复合种植机具保障工作方案,细化到模式、地块、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5月15日前将机具来源、作业服务主体对接落实到位。
围绕强化机具供给,通知强调,做好摸底调查,分析理清播种、植保、收获可用可改机具保有情况及数量缺口,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结合县域复合种植面积任务、实施地块主体落实情况,进行农机装备需求测算,播种作业环节主要通过购置专用播种机完成播种任务,也可考虑在用主流机具改造、兼用机具购置的方式来解决,积极主动与农机产销企业做好整机购置对接及改装零配件供应等工作。
围绕技术培训,通知要求,建立市、县、乡镇三级联动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专家组和保障专班作用,开展分片包干服务,推动机具保障工作落地落实。在关键农时,加大技术指导频次,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应用指导,手把手传授调试方法和操作技能,确保机手操作熟练,机具调试到位、高效运行。
此外,通知中还下达了全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装备保障任务计划,分解落实了专用播种机、专用植保机、专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专用大豆联合收获机等保障机具台(套)数,同时在满足安全性、适用性、便捷性、经济性基础上支持和鼓励旧机改造,确保机具保障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我市召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观摩推进会
为切实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应用,进一步落实推进措施,全面动员和组织发动,让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主体准确掌握技术要领,确保我市5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种足种好。4月22日,扬州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观摩推进会在仪征市马集镇召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铁军、总农艺师丁涛出席会议。
会议通过线下现场观摩、线上“和商务直播”平台云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扬州新闻》对会议进行了报道。截止到5月6日,直播和回访观看累计达2209人次。会议邀请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市农技中心相关专家分别就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种子处理技术、杂草封闭处理技术、播种机构造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现场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练。
会上丁涛总农艺师强调,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宜粮则粮、应种尽种”原则,稳定优质稻麦生产、适度恢复大豆油料生产,因地制宜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压实压紧工作责任,确保种足。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大组织力度,针对当前疫情导致的物资调运难的问题,要调度好急需的大豆玉米种子、除草剂、专用肥料及农机具等,确保能种。三是强化技术服务指导。要因地制宜制定和选择适合本地的技术模式,细化技术意见,下派技术指导服务组,对种植技术、品种选择、施肥施药等关键环节进行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确保种好。四是强化政策扶持。要做好中央、省财政补贴政策宣传和落实,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加大对试验示范、培训、专用机械购置、社会化服务等支持力度,确保效益。
我市出台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根据部、省统一部署,近期扬州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扬农办〔2022〕91号)。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15条硬措施、省安委会部署的50项检查重点,紧密结合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从细从实从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推动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工作方案检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20个小项,一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共5个小项;二是农机安全源头管理情况,共6个小项;三是农机安全行政执法情况,共6个小项;四是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情况,共3个小项。一是要全面自查,坚决落实全机具、全人员、全天候、全覆盖“四全”监管要求,强化农机登记、驾驶证考试、安全检验、备案四项源头管理,从根本上严格执法、预防事故。二是要强化督导检查,及时调度检查进展,督促整改闭环。三是要“回头看”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巩固大检查成果,提高农机本质安全水平。
江都:农机“体检”到镇成效显著
江都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强化“成绩每天归零、隐患无处不在”意识,巩固农机安全源头管理专项集中整治成果,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春季农机“送检到镇”服务活动,截止4月底,全区共检审各类机具2851台,其中联合收割机1155台,大中拖946台,上道路拖拉机750台,“两机”检审率均达60%以上,居全市前列。
一是“三级”动员,提高参检率。科学制定送检计划,充分发挥镇、村农机安全管理员、网格员和协管员力量,通过微信、电话和小广播等方式,通知到每个机手,引导机手应检尽检,同时做好机具预检预查,带齐证件手续,安装好防护装置和灯光,提前做好参检准备,提高送检合格率。
二是严格检测,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开展年检业务,做到“人机证牌”四见面,加强关联性提醒,对机主无证驾驶操作的、同一机主名下存在其它脱检脱保机具的,都提醒到位、告知到位。严格执行检验标准,重点排查制动、转向、灯光、轮胎、安全防护(罩)、安全设施(安全架、灭火器)等方面隐患,并书面告知送检人限期整改。坚持把处罚信息、违法记分、事故处理“三个清零”作为受理农机监理业务的前置条件。加强检验过程中相关信息核实,确保许可信息“三个一致”常态化管理。
三是开展培训,提升安全技能。利用农机“送检到镇”契机,通过播放影视教育片、发放安全图册、设立戗牌、悬挂条幅、签订责任书等活动开展农机安全警示教育,已开展农机安全知识讲课45期,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2700多份,发放农机安全宣传材料8100多份,发放安全警示标识1800多份,现场2400多人次接受安全宣传教育。
(江都区农业农村局 供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