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邹斌摄
茗泉谷婚礼 王运良摄
土地堂西瓜 龙庆摄
游客在初阳果乐小镇采摘桑葚 刘中灿摄
茂康家园民宿
游客在茗泉谷游玩 王运良摄
美丽茗泉谷茶园航拍图 刘中灿摄
“因矿而兴,因矿而衰”这是老工业重镇乌龙泉的真实写照。
面对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乌龙泉街道深入实施“五区”战略,抓实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紧扣“一轴两翼三带”的规划布局,结合乌龙泉的历史底蕴和本土特色,“文心雕龙”加速中部崛起,描绘一幅“潜龙出渊”的腾飞图,努力建成江夏区城乡融合的示范标杆、南北协调的重要支点、宜居宜旅的生态小镇,打造一座全新的大乌龙泉,让每一位莅临乌龙泉的客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未来的乌龙泉也一定会成为江夏区这只金色凤凰的强健脊梁!
“潜龙出渊”加速腾飞
东部,是我们的龙头,要绘好“画龙点睛”之笔。乌龙泉不仅有梁子湖的水,还有龙泉和灵山,正对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诗词,而灵山矿公园又正好处于龙眼的位置,为绘好“画龙点睛”之笔,就必须把这里建设好。多年来,矿山开采使这里山体破碎、满目疮痍,我们通过山体生态修复,将其打造成4A级的景区,同时也被列为全国山体生态修复的示范标杆。再加上这里还有适合亲子游的萌宠飞鸟乐园,使其成为适合全家出游,老少皆宜、乐趣无穷的生态园。
西部,是乌龙泉的龙背,要炼出“龙章秀骨”的苍劲。主打茗泉谷产业园,通过打造新农村、新生活、四一、群建四村联盟,形成区域化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拟串联李家铺、凤凰湾等美丽村湾,五谷城遗址、茂康家园等农旅资源,重点依托“知辛农场教育营地”,建设研学、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结合徽派风格的民宿打造特色田园风光。“知辛农场教育营地”,占地面积3000余亩,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预计将投资4亿元。该项目集文化、教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将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青少年课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南部,是乌龙泉的龙身,要体现出“矫若游龙”的风采。乌龙泉将借助于区农业大公园建设与全域旅游的发展契机,整合乌龙泉南部的农业资源,引进优质的瓜果研发基地项目,打响我们“土地堂西瓜王”“园艺场瓜果”等本地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农旅产业,将其打造成颇有风味的果乐小镇。
北部,是乌龙泉的龙角,要展现出“活龙鲜健”的神气。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乌龙泉北部的乌龙泉矿进行提档升级,抓住产业转型的机遇,综合利用生态资源,大力推进青山行动,搞好山体修复工程,还其生态之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未来五年,乌龙泉街将紧扣“一轴两翼三带”的创新发展思路,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轴
强化纸贺路的交通枢纽功能
以纸贺路为中心轴,发挥沿线乌龙泉集镇、土地堂集镇的核心作用。其中土地堂集镇因沟渠老化,泄洪能力不足,导致其长年汛期内涝,将通过沟渠整治等一系列工程,彻底解决土地堂内涝的旧疾,并提升城镇面貌,打造成为“一渠碧水穿城过,水美乡村入画来”的江南水乡小镇。
两翼
优化东西两翼生态休闲功能
东翼是废弃矿山的山体修复项目,辐射周边灵山村、致富村、勤劳村等多个行政村,拟串联李家铺、膏药铺等美丽村湾,联合三味归谷、沐阳农业等农业品牌,打造滨湖、文旅、康养的生态长廊。待到春光明媚之时,这里将是一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景色。
西翼将主打茗泉谷产业园,通过打造新农村、新生活、四一、群建四村联盟,串联李家铺、凤凰湾等美丽村湾,五谷城遗址、茂康嘉园等农旅资源,依托“知辛农场教育营地”,建设研学、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综合项目,结合徽派风格的民宿,体验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
三带
构建“一二三”产业支撑带
一是构建特色农业发展带。大力推广本土具有特色的茶、瓜、果等农产品,重点做好农产品产业链的提档升级,尤其要打响“土地堂西瓜王”的品牌口号。大力发展精品瓜果产业,推进果旅、茶旅融合,建设农旅融合特色带。
二是升级绿色工业规划带。以乌龙泉工业园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企业入围门槛,引进优质环保工业项目,通过产业转型,变工业锈带为生态秀带,建设产业绿色转型规划带。
三是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带。将灵山矿公园、果乐小镇、茗泉谷和梁子湖沿湖绿道等优质资源,加快周边配套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宾至如归的风景怡人旅游带。
通过“一轴两翼三带”,充分彰显“山、水、田、园”交相辉映的韵味,全域打造大乌龙泉。
【链接】
建设六大板块
助力蝶变发展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乌龙泉街集约打造武汉南部生态新城中的“大美灵山”。重点建设六大板块,即:
生态文旅板块:在“全国山体生态修复示范村”和省级“生态村”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竭力打造山体生态修复示范标杆,建成武汉南大门的“AAAA”级旅游景区。
教育基地板块:采取“由村级主导、企业捐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建设吴德顺塑像、纪念碑、纪念广场、宣誓牌等设施,作为永久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乡愁记忆板块:发掘地方特色风味小吃品类,重点支持“豆丝”“坨粑”等传统美食做大做强,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重视并协助有条件的业主,申请地方风味特色食品国家注册商标。
综合服务板块:重点完善乡村公路建设,打通村域“断头路”;发展农产品初、深加工业,设立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以及文旅配套服务等设施。
绿色田园板块:重点形成以一、二、七、八、九组农户为主体的水产、瓜果、茶叶等农副产业板块,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协力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升级版”。
和谐村湾板块:重点做好亮化、硬化、绿化村域道路工程;完善人行步道、22绿道、绿化林建设工程;健全路口路牌导向示意设施;统一民居建筑式样、建筑风格、门牌标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村庄环境。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