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将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发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经组织相关专家,根据我市生态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围绕品种选配、茬口播期、种植模式、技术配套、机具装备、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提出连云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品种选配
玉米品种要以籽粒玉米为主,合理搭配鲜食、青贮等品种,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高产多抗品种。夏播籽粒玉米选用连单761、红旗968、苏玉42、苏科玉076、大华1146、淮玉1606、江玉877、苏玉10号、豫单9953、MC121、郑单958、裕丰303、瑞华玉288等,鲜食玉米选用连玉糯1号、连花糯2号、彩甜糯818、白甜糯209、苏科糯1505、苏科糯12、苏科糯1801、苏玉糯11号等,青贮和籽粒兼用玉米选用连青贮101、江玉898、苏玉29、苏玉45等品种。
大豆品种宜选用耐阴、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机收品种。夏播粒用大豆建议选用灌豆1号、灌豆3号、瑞豆1号、淮豆13、中黄301、徐豆18、徐豆20、齐黄34等,鲜食大豆建议选用苏豆18号、淮鲜豆6号等品种。
二、茬口播期
茬口安排要以夏季麦茬传统玉米种植区为主,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抢墒或造墒播种,一般在6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避开花期高温和苗期芽涝,播种行向以南北向种植为宜。
三、种植模式
以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为主,鼓励各地开展4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2行玉米带与2-6行大豆带等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其中夏播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参数如下:
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达到净作密度要求,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豆要求。带宽270cm,其中,玉米行距40cm,株距10cm,亩植4900株,力争有效株数4500株以上(大穗型玉米株距可放宽到13-15cm,密度保持在3500株/亩以上);大豆行距30cm,株距8-10cm,亩植10000株,力争有效株数达8000株/亩以上;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鲜食玉米株距可扩大至15-16cm,保证3000株以上;鲜食大豆株距可扩至12-14厘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7000株/亩。
四、精量机播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剔除病粒、虫粒、瘪粒和杂质处理,提高种子净度,同时进行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选用行株距满足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确保苗齐苗匀。播前严格按照株行距配置调试机器播种档位与施肥量(根据目标亩产需肥量、亩推荐施用量、肥料含氮量折算等来调整施肥器刻度),根据播种深度调节好拖拉机悬挂液压以及播种机限深轮装置,播种深度玉米3-5厘米、大豆2-3厘米。夏播采用免、少耕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土壤干旱时要造墒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五、病虫害绿色防控
(一)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玉米种子,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大豆种子推行拌种或包衣,抗病健苗防虫害。可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或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或苯醚·精甲·吡唑等。拌好后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晾干后播种。
(二)物理防治。玉米苗期,采用田间布设可降解色板,如黄板、蓝板,防治蚜虫、灰飞虱、蓟马等,一般每亩20张;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智能可控多波段LED杀虫灯进行诱杀,每20亩安装1台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桃蛀螟、斜纹夜蛾、蝽科、金龟科等害虫;采用性诱捕器防治,集中连片种植区亩用3-5套。
(三)剂防治斜纹夜蛾、桃蛀螟等。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叶面喷施,防治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灰斑病等。另可通过释放赤眼蜂10000头/亩防治玉米螟。
(四)科学用药。对大豆叶斑病和锈病、玉米喇叭口期和穗期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玉米小斑病、锈病等,视病虫发生情况在苗后3-4叶、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结荚-鼓粒期,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增效剂、调节剂、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虱螨脲+甲维虫螨腈+已唑醇+烯效唑、甲基硫菌灵+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虫螨腈,剂量按推荐剂量,结合农药增效剂激键,采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防,达到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的。
六、杂草防除
(一)芽前封闭除草。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田块,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进行芽前防除;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田块,播后芽前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嗪草酮可湿性粉剂(或噻吩磺隆)喷雾,或乙草胺乳油+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或二甲戊灵乳油+乙氧氟草醚,芽前均匀喷雾。
(二)苗后定向除草。对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苗后根据田间草相特点,选择除草剂喷雾除草。玉米带杂草2-4叶期可用烟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异辛脂(或灭草松),定向喷雾。大豆带杂草2-4叶期可选用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或乙羧氟草醚),定向喷雾。苗后除草要防漂移,不宜使用植保无人机喷药。
七、科学施肥
玉米按本地净作玉米施肥标准施肥,或施用等氮量的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折合鲜食玉米纯氮10-12公斤/亩,青贮和籽粒玉米纯氮14-16公斤/亩),实行分期调控。基肥以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为主,同时亩施硫酸锌1公斤。基肥应用缓控释肥,全生育期氮肥实行实行“一基一追”模式,基追肥氮素运筹比例各占50%,穗肥宜在大喇叭口期施用。
大豆施低氮量专用复合肥(如15-15-15),折合纯氮2.0-2.5公斤/亩。后期如果显缺肥症状可采用无人机补施叶面肥。
八、水分管理
针对夏季降雨量集中易涝渍、肥料易流失、台风易造成作物倒伏的特点,必须完善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九、促壮防倒
玉米在8-10叶期喷施矮壮素,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并减弱遮阴效果,注意“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黑不喷黄”;大豆在分枝期(苗期较旺或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根据长势用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喷施茎叶,实施控旺。
十、适时收获
先收获大豆,选用整机宽度小于玉米带间距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换装割台及脱粒滚筒的全喂入稻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大豆,再用摘穗型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若玉米大豆同时收获,可采取上述玉米收获机和大豆收获机一前一后异机错位同时收获。
若为混合青贮,则在大豆鼓粒期末(玉米乳熟末蜡熟初)用自走式青贮收获机同时收获青贮玉米与大豆,收集装箱后用打捆包膜一体机完成打捆包膜作业并堆放青贮,或直接压实密闭贮藏于青贮窖中。
若为鲜食,则在鲜食玉米乳熟期(花后20-25天,根据温度确定),苞叶颜色变浅时采收;鲜食大豆在鼓粒期,80%豆荚充实饱满、豆荚颜色由青绿转浅时采收。有条件的区域可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专用收获机械进行机收。收获后秸秆及时旋耕还田,培肥地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