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7日讯(通讯员 程欢 何少志)近日,大雨过后,正是道县洪塘营瑶族乡的鲜笋长势旺盛时候,各色各样的鲜笋成为瑶山家家户户桌上的美味。
大洞田村的竹林中,一颗颗竹笋纷纷破土而出,空气里都弥漫着竹林特有的清新味道。连续降雨过后,当地村民一大早便背上竹篓上山采挖新出土的竹笋。洪塘营瑶族乡大洞田村村民赵先珍,正拿着镰刀、弯着腰,穿梭在竹林中仔细搜索竹笋的身影。只见她先是用镰刀轻轻拨动竹笋周围的泥土,然后用力挖到泥土深处,用力一掰,一颗鲜嫩还沾着露水的春笋就破土而出。不一会儿,竹篓便装满了。
“像我手上这种笋子就是金竹笋,又脆又好吃,一般我们是作“十八酿”和炒腊肉的时候使用,吃不完的鲜笋熬了之后晒干,可长久贮存,以后煲汤用。”赵先珍说。
新鲜竹笋可凉拌、生炒、酿肉,在用竹笋烹制而成的众多菜肴中,当地村民最喜欢的一道菜就是“竹笋酿”。用采回来的新鲜竹笋焯水20至30分钟,焯水后用冷水浸泡,用牙签把每个竹笋的中部划成一道道细密均匀的笋丝,肉馅儿就可以通过这些划开的小缝隙塞进竹笋中,制作好的“竹笋酿”俨然一个个圆嘟嘟的“小灯笼”模样。
“煮的时候一般放猪油煮会更好吃一些,会有回味一些。根据个人爱好,可加一些辣椒粉,剁辣椒都可以。”洪塘营瑶族乡大洞田村村民李诗说。
吃不完的新鲜竹笋还可以晒干保存,蒸煮、煲汤都是佳肴,把美味留在一年四季里。洪塘营瑶族乡竹子资源丰富,竹林面积有8000多亩,主要有楠竹、金竹、绵竹、四方竹等9个品种,是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洪塘营瑶族乡利用丰富的竹资源,努力做好“竹”文章,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笋、竹加工相结合”的竹产业发展道路,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在正是出笋子的时候,瑶家百姓靠山吃山,一个春季(集体)能创收1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竹资源,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融合起来,规范制作工艺和水准,打造瑶乡生态竹产业。”洪塘营瑶族乡宣统委员黄明顺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