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部、省、市等各级有关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的要求,浏阳市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严格监管、强力推进”模式,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包括1个年处理量达700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4个乡镇收集暂存点、60个规模养殖场自行贮存点,以及80多台移动监管终端和32台电脑App监管平台,实现病死动物从养殖场(户)暂存、出场,无害化处理中心专车收集、转运、回厂入炉到高温高压干化化制无害化处理等运行环节的全程监控。
健全三个机制,全域一体推进无害化处理。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要求,严格落实养殖场(户)主体责任和政府主导作用。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负责病死动物收运、集中无害化处理,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主导、监管和宣传工作。二是健全宣传发动机制。利用浏阳电视台、浏阳日报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无害化处理中心报收电话。通过乡村宣传栏、宣传车、村村响广播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多渠道手段,向广大农户和养殖户普及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等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健全联动保障机制。实行“三联动、一保障”保险联动机制,明确无害化处理中心开具无害化处理证明,作为保险理赔的必要依据;强化防疫监管联动,将冷库建设及集中无害化处理落实情况作为动物防疫监管重要内容;强化检疫联动,对养殖场出栏生猪特别是出省生猪办理“点对点”备案、现场抽样检测、出具检疫证明时,要求养殖场必须做好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病死动物台账;强化执法保障,严厉打击乱丢乱弃病死动物违法行为,对发现、举报乱丢乱弃病死动物和不按规定集中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的行为严厉查处。
严把三个关卡,全程落实信息化监管。一是严把现场收集关。充分利用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严格按要求落实病死动物照片上传、养殖户签名、收集员签名、审核员签名制度,对一次性收集30头以上的,要求审核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审核把关。二是严把车辆运行轨迹关。加强收集车辆装载GPS、视频摄像头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障正常运转,确保收集车辆工作过程的全程监控。三是严把驻场监管关。浏阳市农业农村局派驻一名专职官方兽医,对入库、处理严格审核把关,对车辆运行轨迹实时监控、对附产品流向把关。
抓好三个环节,严格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一是抓好认定环节。所有收集单数据必有养殖户、收集员和审核员签名,对一次性收集30头以上的必须有现场审核员照片,驻场监管人员把关审核确认。二是抓好平台把关环节。负责无害化处理监管人员每天对平台开展核查,查看收集数量及长度是否与照片反映相符;对养殖户报收单据分区进行电话抽查,抽查收集单据上的数量是否与实际相符,对照片不清晰、数量或长度不符及抽查与实际不相符的一率审核不予通过。三是抓好政策执行环节。根据部、省有关文件精神,对死胎、木乃伊等情况不计入补助范畴,全部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收集,义务处理。
完善一个保障,积极推进体系正常运转。严格落实财政保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简化资金拨付程序。按照每处理一头病死猪补助80元(农业农村部50元、湖南省10元、浏阳市20元)标准,优化资金拨付程序,保障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助及时拨付到位。二是扩大补助覆盖范围。在继续执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标准和资金保障的基础上,2018年3月开始,浏阳市将养殖环节病死牛、羊、家禽,及依法强制扑杀、执法查处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经费,按每吨3000元标准全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浏阳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成之后即保持高效运转,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猪39.3万余头、家禽26.3万余羽及羊、牛等其他动物和动物产品400余吨,为有效阻断多种病原体从病死动物逆向传播至养殖生产环节,为确保浏阳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平稳,为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信息来源:浏阳市农业农村局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