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牢固树立大食物观 牢牢端稳手中饭碗

牢固树立大食物观 牢牢端稳手中饭碗

发布时间:2022-04-20 作者:佚名 来源:濮阳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关于大粮食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早期在福建工作时,曾著有一本书叫《摆脱贫困》,在这本书中,就已经明确提到,“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

  如何准确理解“大食物观”的深刻含义,怎样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更有营养?怎样在口粮安全的基础之上确保粮食安全,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确保食物安全?

  首先,要学懂弄通“大粮食观”的深刻内涵。

  过去讲“粮食观”,粮食概念主要包括稻子、小麦等主粮,其目标是填饱肚子,现在讲“大食物观”,不光是指主粮,还包括丰富多彩的各种副食,不光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安全。

  主要原因是,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老百姓兜里相对也鼓起来了,每天吃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主粮,还包括肉、奶、水产品、果蔬类等。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向主粮要食物,也要向“副”食要食物。

  实际上,口粮、粮食和食物是三个相对的概念,其涵盖面是逐渐扩大。就口粮而言,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等,粮食还包括玉米、豆类、薯类,食物还包括肉类、蔬菜、水果等。

  其次,贯彻落实“大食物观”要多措并举。

  思想认识要提升。必须从大局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粮食安全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也就是常说的一句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目标方向要明确。既要保障主食产品供给安全,还要保障副食产品供给安全;既要考虑人的口粮,还要考虑饲料用粮;既要开发动植物潜力,还要挖掘微生物潜力。通过构建新型食物安全保障体系,既满足人民对“量”的需求, 也实现“质”的升级。

  区域布局要科学。立足资源禀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粮经饲、种养加、农牧渔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平原地区聚焦粮食生产,丘陵地区聚焦水果发展,黄河滩区聚焦优质牧草生产,水域资源丰富地区聚焦水产养殖业发展。

  科技支撑要到位。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必须强化生物技术创新,从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配套,推动设施农业、植物工厂规模化发展,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新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多元化的新需求。


原文链接:http://nyncj.xuchang.gov.cn/nyxw/20220415/2164dbc9-903a-46ef-8e2c-d8d615d116b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调研网 nmdy.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