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漳州食用菌工厂化迅猛发展,随着生产工厂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用工需求逐渐减少,农民渐渐无工可打。产业振兴要与乡村振兴相接轨,如何把农户带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上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联农带农、兴农富农?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漳州市经济作物站通过与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推广站合作,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利用省体系漳州站的试验成果在龙文区、华安县各选取了一家农户进行小户型“智慧方舱菇场”试验,采用企业加基地联农户的生产模式,并利用5G技术进行远程指导秀珍菇周年栽培,由企业采用先进食用菌机械化集中制包,农户分散出菇,与菇农自制菌包相比,菌包的出菇时间缩短90%,产量提高10%,而且是一批次出菇,既节能环保,又提质增效。这种利用房前屋后空杂地,组合成小户型“智能方舱菇场”的模式,取得初步成功。
小户型“智能方舱菇场”模式打造了新的企业和农户栽培关系,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解决了土地硬化和环保问题。接下来,漳州市将继续利用企业赋能,科技支撑创新食用菌生产方式,力争把这套技术复制推广进千家万户,打通产业振兴的“最后一公里”,使小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做食用菌产业,实现企业和小农户合作共赢,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
原文链接:http://nyncj.zhangzhou.gov.cn/cms/html/zzsnyj/2022-04-13/478728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