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在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道群力村成为现实。该村通过“鱼菜共生”模式,种养殖实现生态循环,打造生态养殖现代高效农业。
4月7日,记者走进侏儒山街道群力村“鱼菜共生”种养殖大棚内,工人们正在修剪蔬菜的根须,一旁鱼池的鱼儿正在水中游来游去。
据介绍,“鱼菜共生”把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将鱼产生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等抽入处理区,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后转变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水循环不断输送到蔬菜根部。待蔬菜得到水肥供给后,鱼塘里的水经过蔬菜根系吸收过滤后,水质改善,达到养殖条件,最终实现“鱼菜共生”。
“菜帮鱼、鱼帮菜”,通过鱼和蔬菜循环种养的农业新模式,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生态平衡,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所产蔬菜和水产品不仅有机而且营养丰富,还实现了水循环利用,正所谓“一水双收”。
目前,“鱼菜共生”大棚内已投放泥鳅、罗氏沼虾、鲈鱼等多种鱼类幼苗,并已开始种植生菜、辣椒、茄子等蔬菜。群力村“鱼菜共生”大棚共有6个,每个棚里有26个菜池、11个鱼池,一年可产鱼22万斤、蔬菜近50万斤。
据了解,该项目为群力村“国企联村”单位长江建投集团结合成功片区美丽乡村改造,投入资金,借助社会企业技术力量推动的生态养殖项目。
智顺现代农业科技园生产总监肖肖:“除了从事鱼和菜的养殖、种植以外,二产我们还会做蔬菜、鱼的加工,三产我们还会组织定期的科普教育、休闲采摘,相当于把一、二、三产全部带动起来,把城中的人引流到这个村里面来,再逐步带动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和土产品的销售。”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