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狠抓生产任务落实,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一、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条件,采取中低产田改造、撂荒地整治、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有效举措,切实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中低产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施提质改造,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力度,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措施,提高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截至2021年10月,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2.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983.97万亩的23.6%,配套高效节水灌溉74.57万亩。二是推进撂荒地专项整治。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增加粮食生产的新空间,坚持摸底排查和专项整治齐抓,成立工作专班,印发了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2020年全市整治撂荒地39万亩的基础上,2021继续整治撂荒地18.81万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8.556万亩。三是防止耕地“非粮化”。结合撂荒地专项整治,组织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了确权承包地、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上栽植果树苗木等情况排查,对排查出不合规利用耕地,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引导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积极引导全市399.9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粮食作物,防止耕地“非粮化”,保障良田粮用。
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确保粮食丰产高效。我们坚持把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作为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举措,打出了一套科技兴农的组合拳。一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服务,建立健全主要粮食作物配方施肥建议卡发放机制。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化肥机施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引导农民施用配方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2021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31.4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306.97万亩,基本实现了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二是集成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加大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有效发挥增温保墒集雨综合技术效应,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组装配套推广优良品种、一膜两年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应用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面积300万亩左右。三是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积极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减少环境污染和化肥农药残留,提高粮食品质。专业化防治覆盖率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加强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设,落实以旧换新、交旧领新、机械化捡拾等措施,全市每年回收废旧农膜2万吨以上,回收率80%以上。推广秸秆青贮、黄贮、生物质燃料加工等技术,开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提高种粮效益。四是应用推广粮食新品种。坚持引种、育种、管种齐抓,突出丰产高效,科学选育推广适应性强、稳定可靠的优良品种。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8.8%,良种统供率71.4%,包衣率55.4%,精选率91%。近年来,全市引进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荞麦、高粱等粮食作物新品种499个,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点105个,累计示范展示面积13610亩,示范田各类作物的新品种平均增产6.8%。
三、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一是强化防灾减灾,降低灾害损失。积极与气象部门衔接配合,及时准确传递预警灾害气象信息,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加大农业保险、信贷等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二是加强病虫防治,稳定粮食产量。加强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2021年布设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病虫害监测点120个,马铃薯晚疫病远程预警监测点3个。以玉米田块为重点布防草地贪夜蛾监测点1240个,防治小麦病虫害205.6万亩(次),防治小麦条锈病85.6万亩。三是落实粮食补贴,调动种粮积极性。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及环县、镇原、宁县产粮大县奖励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种粮积极性。2021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4592亿元,补贴面积675.02万亩,落实发放户数52.89万户;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6944万元。四是强化市场监管,保证种子质量。加强种子市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切实维护种子市场经营秩序,保障用种质量安全。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人(次),检查委托代销和种子经营门店425个,检查种子标签280个。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